第 一千一百八十三章:對策(第3/3頁)

《請許海貿疏》!

殿中一陣騷動,不少人紛紛發出了議論,奏疏呈遞到了禦案上,天子展開之後看了幾眼,隨後,便遞給了旁邊的宦官,讓他當著眾人的面念了出來。

“……宋元之世,沿海物產頗豐,以至太祖立國,亦設提舉市舶司,以掌海外諸國朝貢和貿易……”

隨著太監洪亮的聲音,殿中群臣的神色各異,低低的議論聲此起彼伏。

這份奏疏,總算是印證了近來京中的流言,朝廷果然要開海!

當然,太祖有海禁之制,戶部倒還不至於明著反對海禁,這份奏疏當中,戶部先是論述了一番宋元時海貿所得之利,隨後又論述了一番大明對於沿海的政策,最終將落腳點,放在了太祖開設的提舉市舶司上。

不錯,雖然大明有海禁,但是,也同時有市舶司這樣管理海貿事務的機構,這聽起來很矛盾,可事實就是如此。

大明的市舶司,始設於吳元年,中間一度有廢止,綿延至今,尚有廣東,福建,浙江三處市舶司。

但是,大明的市舶司又不同於前代,主要體現在兩點上,其一就是,這是一個由宦官管理的機構,按照典制來說,市舶司是朝廷衙門,可隨著永樂元年,太宗皇帝命宦官提督市舶司後,這就成了一個內廷衙門,其中所有的事務,都由宦官來慣例,雖有官員,可是,卻不隸於州府衙門。

除此之外,第二點不同,就是市舶司的作用,由掌貿易之事為主,變成了接待貢使為主,這一點,和海禁政策有關,大明不許民間私自出海貿易,官方也沒有相應的機構進行貿易,只有市舶司,卻是負責貿易管理的,而如果他國商人,要到大明進行貿易,必須要持有大明簽發的勘合,這些勘合的管理十分嚴格,再加上民間不許貿易,所以慢慢的,也就沒有什麽貿易了。

後來,太宗皇帝繼位後,命鄭和下西洋,煊赫國威,重新和很多海外國家建立起朝貢關系,市舶司才被重視起來,其主要作用,也就轉向了接待貢使,同時,兼管一些,由朝貢帶來的小額貿易。

戶部要開海(沈翼???),那麽,海禁政策就是繞不過的一道關,所以,直接提肯定不行。

戶部的對策就是,從市舶司入手,先強調海貿和朝貢的重要性,並且提出,應當提升市舶司的品級,由巡撫衙門直接管理。

同時,仿效鄭和下西洋的例子,由皇店作為代表,擴大和海外各國的官方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