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章:老狐狸

這話聽起來有些強人所難,畢竟,如果一個人沒有做過這件事,那麽讓他拿出自己沒有做過的證據,是很困難的。

但是別忘了,金濂的話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王鉉已經拿出了證據,證明陳英收了銀子,雖然說,這份證據現在還沒有得到證實,但是,想要證實卻並不困難。

在此基礎之上,如果陳循不能拿出證據來證明自己沒有做過的話,那麽,就只能采信對方的證據了,這算是刑案審訊當中的基本原則。

雖然說,在這個場合提出來,似乎有些為難陳循,但是,從金濂的角度出發,他的處境其實也很尷尬。

畢竟,陳循是七卿大臣,六部尚書,除非是在禦前,否則,他很難再有機會對陳循進行問話。

所以,有什麽疑難,他必須要在這個時候詢問清楚,否則的話,再下一次想要問詢,那就只能等出現更強有力的證據了。

當然,金濂這麽問,也未嘗不是在提醒陳循,如果要脫罪的話,他需要做什麽。

不過,對於陳循來說,他顯然也並非是沒有準備。

畢竟,作為一個朝廷重臣,而且是人脈遍布朝廷,靠清流起家的重臣,王鉉鬧出這麽大的動靜,如果他什麽消息都沒得到,也就白白在這官場混跡了這麽多年了。

既然得到了消息,哪怕時間再短,陳循也必然是有自己應對的方案的,又或者說,他其實心中早就已經有了對策……

面對金濂的質問,陳循的面色依舊穩重,並沒有任何的慌亂,皺眉沉吟了片刻,他似乎在思索著什麽,不過很快,他就開口道。

“呂定忠此人,雖然聲名不顯,但是,我之前在內閣任職,卻曾經看過他的公文奏報,那個時候,我便覺得此人是個人才,也曾在太上皇面前誇贊過此人。”

“當初奏對之時,南京戶部尚書高谷也在一旁,可為人證!”

說到底,從頭到尾,陳循都沒有否認過,陳英可能確實收了呂定忠的錢財,因為這件事情很難否認。

畢竟,這麽大筆的銀兩,只要想查,肯定是有跡可循的,無非是肯不肯下這個工夫而已。

如果說這個時候陳循否認,結果到了最後查出來是真的,那麽,他的其他證詞,也會變得沒有任何可信度。

所以,陳循一直在說的,就是他並不知道陳英到底有沒有收錢,除此之外,他想要強調的也一直是,即便是陳英真的收了銀子,他也並不知情,更沒有因為受賄而徇私枉法。

說白了,這是一個棄車保帥的套路,從這一點來看的話,雖然說,現在還有很多細節需要一一核查,但是,陳循的這種態度,其實已經能讓人看出很多東西了。

應該說,陳循的這個策略是對的,而且,他提出的證據,也的確讓人難以反駁。

按照王鉉的供詞,呂定忠給陳英送銀的次數很多,但是大筆的往來,只有正統十二年和正統十四年兩次,那個時候,陳英仍然還在江西老家讀書。

而根據往來信件的內容來看,陳英給呂定忠的許諾,是他進京之後,會幫呂定忠‘引薦’,而陳英進京的時間,恰好是在土木之役前的那幾個月,而呂定忠正統十四年的那次賄賂,也正是以送行的名義給出去的。

所以由此來看,這個順序應該是,呂定忠向陳英行賄,陳英進京將此事告知陳循,然後陳循向朝廷舉薦呂定忠。

那麽現在,陳循對此予以了否認,他給出的證據是,早就曾經對呂定忠表示贊賞,而且,是在和太上皇的奏對時。

自從土木之役以後,太上皇北狩,回京之後召見文臣的次數不多,其中並沒有陳循,所以這也就意味著,陳循誇贊呂定忠的舉動,是在太上皇親征以前。

那麽,這中間就存在一個時間上的差異,如果說,陳循早就有向朝廷舉賢之意,從側面來看,的確可以排除,他是因受賄而提拔呂定忠的說法。

當然,這個推理有很多不嚴謹的地方,比如,奏對的具體時間是什麽時候,如果說,恰好處在陳英進京後,太上皇出征前的那兩個月,那麽,這個證據自然也就不成立了。

可是,陳循既然敢這麽說,那麽,大概率他奏對的時間要更早一些,至少是在陳英進京以前,否則,他的這個證據,反倒會成為證明他有罪的鐵證。

不過,這只是其中一種可能,退一步說,即便是陳循曾經在陳英進京前,舉薦過呂定忠,他也還是有嫌疑。

譬如說,陳英雖然在老家,但是,曾經寫信給陳循,告知過他此事,再比如,陳循在收錢的時候,就料到了有這一天,所以提前想好了辦法規避,又或者,陳循早就和高谷串通好了,一起來撒這個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