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選誰(第3/3頁)

而且,最關鍵的是,定國公府一脈,在宣德,正統兩朝都不受重用,所以,提拔他們不用擔心立場問題。

只不過,這一脈的缺點,就是太過安逸,沒有太多的進取之心,而且,能推出來的人,才能也的確就只能說是夠用而已。

嚴格意義上來說,之前的豐城侯,如今的豐國公李賢,也算是定國公府的人,這一點,在他身上就體現的很明顯。

朱祁鈺曾經想過,讓李賢來作為勛貴的頂梁柱,可惜的是,他的才能魄力的確有限,雖然能起一些用,可要指著他扛事兒,卻不大可能。

所以到了現在,這位豐國公,也就變成了替朝廷出席各種祭祀儀典的吉祥物了。

但是,這一切的前提都在於,定國公府是抱著舊有的勛貴觀念的!

要知道,軍中的人才並不少,能打能戰的也有,只不過,這些人都並非是勛貴出身,所以,在軍府當中,很難占據高位。

朱祁鈺雖然想提拔這些人,可是,一則,朝廷有朝廷的規矩,很多事情上,慣例都是用勛貴,貿然打破這些規矩,會引起勛貴的反彈和不滿。

其次,也是最關鍵的,作為皇帝,朱祁鈺不可能親自去考察這些中低階的軍官,所以,到底該用誰,不該用誰,也就是一個最大的難題。

可是,這次定國公府伸出的橄欖枝,卻是一個新的希望,武興和張輗不同,雖然二人都沒有爵位,可張輗畢竟算是勛貴世家出身,但是武興卻是實打實的一步步從低階軍官走上來的人。

按照朝廷慣例,率軍出征的正印官,基本上都應該以有爵位的勛貴擔任,最次也應該是勛貴出身的將門子弟,沒有爵位的軍官,即便才能出眾,也只能充作副將。

之所以有這個慣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勛貴出身的武將更好控制,即便出征,家眷人脈,也都在京城,可如果是普通的軍官,則不一定。

不過,這個慣例在朱祁鈺看來,不能說是沒用,但是總的來說,卻是弊大於利的。

這麽做,固然能夠保證朝廷對大軍的掌控,但是,卻也導致了出戰體制的僵化,作為一軍的主將,戰力難以保證,那麽最後的勝負,自然也是難料。

不過,朝廷體制如此,他也不好貿然打破,而定國公府這次願意推武興出來掛印出征,卻無疑是一個改變的機會。

定國公府推武興出來,那麽自然,勛貴中的壓力,會由他們來承擔。

一旦武興真的能夠擔任主將,那麽一則,以後便可以依此例,提拔更多的將領用在前線戰局上,二則,定國公府也可借勢而起,進一步平衡勛貴中的勢力。

因此,到底該選誰,朱祁鈺罕見的,也感到有些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