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意外狀況(第2/3頁)

“故而,臣舉薦中軍都督府張輗,張將軍乃先英國公張輔之弟,在軍中素有聲名,由他掛印出征,定可順利剿滅倭寇,以彰我大明國威!”

這番話說出來,底下一眾群臣倒是有些騷動。

應該說,朱儀出言舉薦張輗,並不算意外,畢竟是兒女親家,如今朝堂上誰不知道,兩大公府同氣連枝,早已經同進同退,朱儀要為張輗爭下這個差事,也算正常。

只是,這才剛剛議定要出兵,這個時候,這位成國公便急吼吼的跳出來,是否有些過於著急了。

果不其然,此言一出,勛貴當中,立刻便有人產生了異議,永康侯徐安率先出面,道。

“陛下,張都督雖然家學淵源,可畢竟久在京師,而且,他身居中軍都督府,執掌要緊,若是出征沿海,未免不妥。”

“臣以為,右軍都督府武興大人,素有戰功,熟稔軍務,擔當此任更為合適!”

這個意外,卻是大多數人沒有想到的。

永康侯徐安,是定國公府一脈,只不過,如今定國公府襲爵的那位,年紀太小,還沒有上朝的資格,所以一直以來,在朝堂上,定國公府都十分低調。

但是,低調並不是不存在,在很多關鍵時候,定國公府的態度和立場也很堅定。

而永康侯徐安和隆平侯張福,便算是定國公府在朝堂上的喉舌,就拿上次整飭軍屯來說,最初響應朝廷大政的,便有定國公府,而代為出面的,就是這兩位侯爺。

至於武興,雖然沒有爵位,但是,也確實是老定國公一手提拔起來的人。

這個時候,徐安出面,要替武興爭搶這個差事,難道說,定國公府,打算重新下場,開始介入朝局了嗎?

朱儀顯然也沒有想到,會出這樣的變故,看了一眼旁邊的徐安,臉色有些難看,道。

“徐侯爺此言差矣,如今整飭軍府的差事已經辦結,以張都督在軍中的聲望,自然更加合適掛印出征。”

這話頗有幾分盛氣淩人的味道。

不過,徐安卻不慌不忙,道。

“國公爺所言自然不錯,不過,武都督多年在戰場上廝殺,這種親臨戰陣之事,張都督怕是沒有武都督擅長,剛剛國公爺也說了,朝廷財政吃緊,理當速戰速決,武都督在調任軍府之前,尤其擅長速戰,故而,此戰還是由武都督掛印,更為合適!”

和朱儀不一樣的是,徐安這話綿裏藏針,笑呵呵的就把他頂了回去。

一時之間,殿中也紛紛開始議論起來。

的確,從戰場經驗上來講,武興要遠遠優於張輗,但是,這不代表張輗沒有優勢,他的優點,就像朱儀所說的那樣,家學淵源,說白了,有一個好爹,還有一個好哥哥。

河間王張玉,定興王張輔,這兩位的聲名,直到現在,都還在軍中赫赫,有他們的聲望加身,至少在諸多軍官和勛貴當中,張輗還是有號召力的。

當然,由於張二爺出戰的次數太少,所以,這份號召力到底能轉化幾分,也是一個問題。

畢竟,這些聲望不是他的,而是父兄的,真的到了軍中,憑張輗的本事,能不能鎮得住這些驕兵悍將,可未可知。

從這個角度而言,本就是軍中出身的武興,的確似乎更加合適一些……

眼瞧著殿中的議論聲越來越大,這個時候,上首的天子卻開口,道。

“此次出征,事關重大,不可不慎,掛印之人關乎勝敗,自然不可輕易,既然諸卿有所分歧,那麽,今日便暫且不議,下朝之後,諸卿慎加思量,然後再舉薦合適之人!”

此話一出,底下不少人松了口氣。

看來,天子心中也有些猶豫不定,也對,畢竟是大軍出征,肯定要慎之又慎。

沒有當場決定,也算是給了他們回去之後,細細思索決定的時間。

早朝繼續,但是,已經沒有什麽太大的事情了,不過,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此之後,吏部稟奏了一些補缺的名單。

原本,這不算什麽大事,此次大計,吏部和都察院下了重手,黜落了一大批的官員,其中有不少,不僅被罷官免職,更被押解到了京師,關到了刑部大牢,等候進一步的審理,據說這段日子,刑部的金尚書都快忙瘋了。

而對於所有人來說,顯然,這批人騰出來的位置,才是最緊要的,所以,近來京中倒是圍繞著此事不少人四處活動,不過,大計畢竟是考量外官,京中的官員基本都沒有動,因此,對於大多數的京官來說,都是隔岸觀火而已。

因為需要補缺的人數眾多,所以,吏部一時之間也處理不完,基本上,每隔幾日,就要呈遞一次補缺的名單,不算什麽稀罕事。

但是,惹人注意的一點是,這次補缺的名單當中,有福建巡撫,原本這也不算什麽,但不要忘了,就在剛剛,朝廷才剛定下了對於沿海倭寇用兵之策,福建正是倭寇最為泛濫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