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於少保的新差事(第3/3頁)

可以看得出來,這位於少保,此刻在很努力的壓下自己想要開口直諫的欲望。

但是,可想而知,如果接下來,對此事朱祁鈺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的話,於謙即便有所改變,只怕也會恢復到以前的南墻於少保了。

見此狀況,朱祁鈺道。

“朕知道,這不合祖制,但是,確然也是無奈之舉。”

“先生可知,這些商隊當中,有至少一半,都是化整為零的禁軍,他們船上的各種物資,也都是來自於皇店!”

聞聽此言,再想起剛剛天子所說的開源,於謙隱隱明白了什麽,問道。

“陛下的意思是,打算出海貿易?”

“可是,即便是要出海,陛下又何必縱容民間商賈破壞海禁呢?”

大明的海禁政策,實際上是比較特殊的,說白了,禁止民間出海,但是,官方出海,卻是可以的。

最典型的,就是鄭和下西洋了,這位三寶太監七下西洋,卻沒人站出來提海禁的事,原因就在於此。

之所以很多時候,海禁政策會被解讀為禁止海貿,原因就在於,朝廷是不會出海進行貿易的,會出海貿易的,只有民間商人,就算是鄭和下西洋,也只是為了煊赫國威而已,所以漸漸的,兩者便被畫上了等號。

但是,皇店這個機構的出現,卻打破了這個認知。

首先,毋庸置疑的一點是,皇店屬於皇帝的私產,那麽,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皇帝能否代表朝廷,如果不能……呃,沒有不能,如果能的話,那麽,皇店出海進行貿易,就應該算是朝廷的官方行為。

既然是官方行為,自然不受民間不得出海的禁令限制,最多就是一個老調重彈的與民爭利罷了。

所以,於謙才有些不明白,天子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先是把代王弄到漳州府去,然後還用什麽查證海圖的名義,讓民間商船渾水摸魚……

於是,朱祁鈺嘆了口氣,又拿出一份奏疏,遞了下去,道。

“先生不妨先看看這個!”

於謙皺著眉頭,接過內侍遞過來的奏疏,翻開一瞧,頓時眉頭便豎了起來。

這份奏疏的內容,其實也很簡單,裏頭記錄了以漳州府為中心,周圍數府之地的鄉紳富賈,和沿海倭寇勾結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