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老謀深算王首輔(第2/3頁)

相對的,後者就簡單一些,只需要將於謙一人調離,換一個有手腕的重臣到兵部主持大局,便可實現平穩過渡,當然,後續兵部中的很多人,肯定還是要陸續調離的,但是,時間被拉長以後,影響就會小很多,其中大多數的人,都可以通過正常流轉的方式被調離。

如今想來,當初於謙入獄之後,天子或許曾經是想過要留下於謙繼續在兵部的,正因如此,作為天子的心腹,王文才會提出,要將兵部的兩個侍郎都調走。

雖然說,六部當中尚書權重,侍郎只是佐貳官,但是,就如君臣一般,部務繁重,僅憑尚書一人很難忙得過來,所以,如果兩個侍郎都換了其他勢力的人過去,一定程度上,是能夠對於謙形成牽制的。

但是……

“次輔大人說笑了,朝務之上,你我各有主張,皆是秉公直言而已,何來謀劃?”

王翺眼角泛起一絲笑意,卻是淡淡的回答道。

事到如今,俞士悅再想起當初那次禦前的奏對,很多事情,他都已經明白了。

毋庸置疑的是,王文會提出這樣的想法,肯定是得了天子的授意,但是,要推王翺上位,卻未必是王文的意圖。

回顧那天的經過,王翺先是用舉薦項文曜和李實二人入閣來誤導了他,讓先入為主的覺得,王翺有針對二人之意。

之後到了君前,王文提出要調二人離開兵部,俞士悅理所當然的會覺得,王翺和王文私下裏早有串聯,之後王翺在奏對時,又刻意的附和王文,更進一步坐實了他這個想法,讓他覺得二人圖謀著什麽。

在此基礎之上,他將王文調離二人的舉動,理解成了要推王翺上位,進而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當然,不管他的判斷是什麽,但是當時,他反對的理由,也確然是真的。

直接將兩個侍郎都調走,必然會影響兵部的正常運轉,天子當時,想必也在猶豫,俞士悅這麽一諫奏,天子最後,自然也就放棄了這個想法,只調走了項文曜,而留下了李實。

可如此一來,也就意味著,於謙必然要被調離兵部了。

當然,這還沒完。

於謙被調離兵部,只意味著兵部尚書出缺,可繼任的人選,卻未必就是王翺,能夠勝任兵部尚書的人選,朝中雖然不多,但是,也沒到非他不可的地步。

所以,才有了王翺上次的奇怪舉動。

近些日子以來,俞士悅對朝中的風向,也隱隱有所察覺,他本來還在奇怪,內閣當中的閑談,怎麽會傳的這麽快,現在想來,既然這個局是王翺組的,那麽散布消息出去的,自然也是他。

那次‘閑談’,王翺說了兩件事,其一是就之前禦前奏對進行‘解釋’,其二是表達了對年富等人的贊賞。

當時俞士悅一直在奇怪,王翺為什麽要做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但是現在看來,他的舉動並非是沒有意義,只不過,目標不在他身上而已。

憑他的那幾句‘解釋’,不可能化的開俞士悅對他的不滿,也更不要談於謙知道以後,會‘諒解’他,事實上,王翺的所作所為,也根本不是想要緩和關系。

相反的,他恰恰是要將此事宣揚開來,他要讓朝野上下都知道,於謙入獄時,他曾經勸諫過皇帝,要趁此機會整肅兵部,打壓於謙,如此一來,王翺和於謙,便算是結下了仇怨。

這種仇怨,放在平時,當然是壞處,但是,放在如今,卻正好能夠幫助王翺上位。

既然如今天子決定將於謙調出京師,那麽也就意味著,短時間內,不會再刻意打壓兵部,如此一來,這個新任的兵部尚書,就必須要能夠替天子完成這件事。

所以說,繼任之人,勢必是一個和於謙敵對之人,不僅如此,這個人還必須有足夠的威望聲勢,否則的話,必然沒有辦法壓得住兵部剩下的人,畢竟,這些人多多少少,都和於謙有關系,自然會同仇敵愾。

如此一來,可選的範圍就小的多了。

當然,天子也可以選一個相對中庸平和的大臣接掌兵部,如此一來,倒是會讓底下的官員更容易接受,但是,這麽做的話,整肅兵部要花的時間,會長的多。

因此,在王翺已經造出這樣聲勢的情況下,他能夠繼任的可能性至少是七成以上。

而這最後的三成,則是朝臣的態度,說白了,兵部尚書出缺,勢必會引起各方勢力的關注和爭奪。

這種情況之下,如果說於謙和俞士悅這些人,不惜一切代價,要阻攔他上位,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之所以這是最後的三成,原因就在於,這既是王翺要考慮的,也是天子要考慮的。

換句話說,前頭所做的這些努力,目的是讓王翺成為天子心中的人選,只要這個目標達到,那麽剩下的困難雖多,可有天子在,解決起來,就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