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二章:大本堂(第2/3頁)

“這些日子,舒公公在後宮,就忙著這樁事了,現如今,書籍器物隨侍的人,都已經安排好了,殿閣也修繕的差不多了,就差幾位閣老前去講讀,這大本堂便算是立起來了。”

這話一出,在場的幾人,更是臉色一變。

人的名樹的影,他們早就知道,舒良回了後宮,並不代表這位大珰就失了勢,相反的,這不過是天子在保護舒良,讓他去避避風頭而已,不過,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位舒公公回了後宮,卻折騰出來了一個大本堂。

如此看來的話,天子此心的確已決,否則,不會交給舒良來做,可是,就像他們剛剛所想的那樣,現如今宮中的皇子皇女,無論是數量還是年齡,都沒有到必須要重設大本堂的地步。

天子這個時候選擇這麽做,必然是有其他的原由的。

而不出意外的話,這個緣由,和東宮脫不開關系!

首先是這位置上,大本堂在東宮之側,相互毗鄰,那麽很有可能,過上幾年,大本堂就會挪到東宮裏頭,畢竟,洪武之時,有那麽一段時間,大本堂是太子和諸皇子共同學習的地方,雖然很快太子就單獨移了出來,可畢竟有這個先例。

還有就是閣臣入大本堂講讀,這明顯也是政治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的舉動,結合此前天子的種種舉動,重設大本堂,很有可能是要將所有的皇子都歸攏到一起,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在模糊諸皇子之間的尊卑上下。

雖然說,如今看不出什麽來,但是如果真的立起來了,那麽過上幾年,皇嫡子到了讀書的年紀,自然可以順理成章的同樣到大本堂去……

毋庸置疑的是,這道旨意呈現出來的信號,對於東宮來說,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懷恩說出大本堂的位置之後,王翺和張敏二人,就不約而同的將目光落到了俞士悅的身上。

俞士悅見此狀況,心中也是嘆了口氣,往常時候,懷恩從來都是傳了旨意便走,但是今日卻停留解釋了這麽多,只怕也有要看看他態度的用意。

這未嘗就不是天子的另一重試探……

而面對這種試探,作為太子府詹事的俞士悅,也只能拱了拱手,道。

“臣遵旨。”

於是,懷恩這才露出滿意的笑容,笑呵呵的拱了拱手,轉身離開了。

待懷恩的身影消失,一旁的王翺臉上露出一絲嘲弄,道。

“大本堂既設,此後你我的肩上,又多了一樁差事,不過,次輔大人想必是不甚在意的,畢竟,東宮的講讀,就是次輔大人一直安排的,將大本堂的差事也攬下來,不過順手的事,不是嗎?”

言辭當中,暗暗譏諷俞士悅沒有擔當,不敢為東宮爭取利益。

面對這樣的嘴臉,俞士悅卻並不想多說什麽,冷冷的看了王翺一眼,轉身便回到了自己的公房。

他又不傻,既然知道了皇帝的用意,自然知道自己該怎麽做。

皇帝需要一個持正的大臣,但是,不需要一個處處和他作對的大臣,像是大本堂這樣的事,雖然長期來看不利於東宮,但是短時間內,並不會對朝局有所危害,在這樣的事情上和皇帝頂著,只會被皇帝當做是小題大做。

懷恩親來傳旨,為的就是要看看,俞士悅會不會像於謙一樣,因為所謂的原則,在不必要的小事上跟皇帝對著幹,若是俞士悅真的反對此事,才是讓王翺等人看笑話。

說到底,有了於謙這麽個前車之鑒,想要再得到那般恩重,屬實是並不容易。

而且更重要的是,持正歸持正,有些事情,不是簡簡單單的持正兩個字,就可以解決的……

回到公房當中,俞士悅坐在椅子上,深深的嘆了口氣,這朝局,越來越變幻莫測了呀!

日子一天天的過,轉眼便是六月中,朝堂之上依舊暗流湧動,但表面上卻沉靜的一如往常。

和許多人預料的有些差別的是,天子要重開大本堂的旨意下達之後,雖然在朝堂上掀起了一陣波瀾,但是,也僅僅只有幾個禦史上奏覺得為時過早,並沒有發生想象中的風波。

甚至於,都沒有人提到東宮一個字,整個朝堂上下,都好似失聲了一般,對於其中的政治意義完全視而不見。

朝堂之上平靜的很,但是朝中的諸多大臣,卻皆是頗不平靜,不為別的,只因今日,舉朝矚目的大理寺奉旨勘審於謙一案,就要正式開堂審訊了。

當然,說是於謙一案,實際上並不準確,因為,並沒有實質性的證據,能夠證明於謙牽涉其中,說是朱驥一案更準確些。

而且,於謙雖然被下獄,官職品級卻仍在,以朱鑒的品級,他並沒有權力審訊於謙,甚至就連問話都需單獨請旨。

所以,大理寺的主要勘問對象,還是在原告徐大有和被告呂富身上,錦衣衛協理,朱驥和於冕也要上堂被勘問,除此之外,皇帝特意派了內監前去旁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