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七章:內閣分歧(第2/3頁)

“臣領旨……”

這兩部尚書都沒了異議,其他的大臣,就算仍舊覺得不妥,也自然都只能紛紛又將話咽了下去。

早朝就此結束,但是,早朝上傳出的消息,卻迅速在京城當中傳開,最引人注意的,自然莫過於整飭軍府的消息。

如今京中的文武朝局並不復雜,因此,俞士悅能夠推斷出來的,多數重臣也能夠推斷出來。

因此,在朝野上下還有許多大臣在討論到底要不要整飭軍府的時候,同樣有很多大臣已經開始考慮主持此事的人選了。

不出多數人所料,數日之後的廷議上,雖然對此事有所爭論,但是,就連最初反對此事的王竑,在張輗等人拿出一系列的證據之後,態度也漸漸軟化下來。

最終,廷議的結果,自然是順利通過。

當天下午,內閣就收到了好幾份奏疏,內容都是舉薦主持者的……

王翺的公房當中,日頭近了午間,中書舍人走進來,道。

“首輔大人,次輔大人到了。”

聞聽此言,王翺從案牘當中擡起頭來,瞥了一眼自己手邊剛剛看過的奏疏,上頭的票擬正寫著……

“……整飭軍屯幹系重大,主持之人當選德行出眾,能力過人,在朝素有威望之大臣,方能順利。臣王翺。”

將這些奏疏放好,他點了點頭,道。

“請進來吧。”

不多時,俞士悅邁步進來,手裏同樣拿著幾本奏疏,躬身微微行禮後,他便將奏疏放在了王翺面前的桌上。

“首輔大人,這幾本奏疏,都是舉薦整飭軍屯主持者的,這段日子下來,我這收到了的奏疏不下二十本,想來,首輔大人這,應該也差不多吧?”

在一旁坐下,俞士悅端起中書舍人奉上的茶水,端起抿了一口,道。

王翺沒有立刻答話,而是拿起俞士悅遞過來的奏疏翻開了一番,方才道。

“昌平侯楊洪,寧陽侯陳懋,成國公朱儀,靖安伯範廣,忻城伯趙榮,成安候郭晟,都督同知張輗,都督同知武興……倒是差不多。”

說著話,王翺擡起頭,道。

“看來這次,京中的勛貴們,是真的有些著急了。”

俞士悅點了點頭。

這段時間,他收到的這些奏疏當中,舉薦的人很多,基本上,就是王翺所說的這些人。

這並不難理解,整飭軍府,說白了,就是要對如今就在軍府當中的官員進行清查。

現如今的軍府當中,幾乎所有的官員,多多少少都跟京中的勛貴之間有所聯系,清查軍府,無異於是京中勢力的一次大洗牌。

那麽,誰來主持此事,對於各家勛貴來說,自然就顯得至關重要!

一旦是和自己交好之人來主持,那麽便是一個擴大勢力的大好機會。

自天子登基以來,勛貴備受打壓,尤其是在這次整飭軍屯當中,更是損失慘重,這次好不容易有個機會,自然是要好好把握。

因此這段時間下來,這幫勛貴可算得上是鉚足了勁兒,不僅是軍府自己的官員上本,各家的勛貴也紛紛出動,甚至就連他們平日裏交好的一些文官,也被說動替他們上本。

除此之外,俞士悅還聽說,有些人還把主意打到了皇親身上,據說這幾日,宮裏受寵的杭貴妃,剛誕下皇子的李賢妃,父兄都不約而同的進宮覲見,雖說後宮不得幹政,但是總是條路子。

如此紛紛擾擾,可見這幫勛貴,這次是真的下足了功夫,要將這件差事給攬下來了,不過……

“人選雖多,但是真正可用者卻不多,要主持此事,須得威望,德行,能力皆足之人,勛貴之中,能符合這些條件的,只怕寥寥。”

眼瞧著王翺從奏疏當中擡起頭了,俞士悅放下茶盞,笑著開口道。

見此狀況,王翺亦是一笑,道。

“看來次輔大人,心中也有人選啊……”

俞士悅並不承認,也未否認,只是道。

“此等大事,具體人選自當是由陛下決斷,但是,以本官淺見,既是整飭軍府,那麽,便不能由軍府官員自行主持,否則難以服眾,至於京中諸勛貴,同軍府牽扯太深,只怕也不合適。”

這話看似什麽都沒說,但是其實,已經什麽都說了。

武臣當中,品級高的官員基本都在軍府當中,除此之外,便是勛貴,軍府官員不行,勛貴也不行,言下之意,其實就是武臣都不適合主持此事。

於是,王翺輕輕點了點頭,算是對他的說法表示認可。

其實雙方都心照不宣,俞士悅這次過來,說白了,就是統一他們的意見的。

自從江淵去後,內閣遲遲沒有增補新的閣臣,朱鑒因此前之事低調下來,張敏又素來沒有主見,所以大多數的事務,只要他們二人達成了一致,也就意味著內閣的意見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