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六章:戒急用忍(第3/3頁)

大渠築成後,他因功再擢,轉為左僉都禦史,受命巡撫淮,揚。

剛剛過去的這個年節,這位王大人剛剛了結差事,回到京城,前些日子,吏部敘功,將其評為上等,據說吏部的奏疏都已經遞上去了,要不了幾日朱批下來,這位就是正三品的左副都禦史了。

事實上,這就是大多數的清流風憲,都孜孜以求的清名的力量,短短三年的時間,從一個七品禦史,到三品的副都禦史,最容易出功勞,實權最重的地方會優先安排,考評的時候,也會放寬標準,一路放行,靠的就是士林當中對他的贊譽。

有了這個,他哪怕是在地方辦差的時候,許多官員都會竭力配合,不敢有絲毫攔阻,否則面臨他們的很有可能是士林的唾罵。

當然,能有今天,是當初王竑冒著被處斬的風險,替左順門前所有動手的大臣承擔了罪責換來的,所以他提拔的快,沒有任何人會覺得不妥,甚至還會竭力相助。

可以說,從王竑自邊境活著回來的那天起,他就注定仕途通暢,因此,他這麽一開口,很快便有幾個禦史站了出來,附和道。

“陛下,臣也以為,此事應當緩行,不可操之過急……”

“軍府積弊已久,若要整飭,非一日可以功成,朝廷如今有諸多急務,故而還需再行考慮。”

還是那句話,朝堂之上,對於具體的政務方向有所爭執,是常有的事,只要大佬們沒有表態,那麽都做不得準。

何況,這麽大的事情,也不可能當場就定下來。

因此,看到文武兩邊各執己見,天子稍稍猶豫了片刻,便道。

“此事重大,牽涉眾多,王都督之奏,下朝之後發到各衙門,七日之後,廷議此事。”

“臣等遵旨……”

於是,眾人都退了下來,但是底下的議論聲依舊未止,說白了,這幾日的時間,就是要給底下大臣們思索商討的時間,自然也沒有必要在今天繼續糾纏此事。

隨後,眼見朝局漸漸平靜下來,禮部侍郎王一寧上前道。

“陛下,此次諸王進京,在京城逗留已有百日之久,藩王久離藩地不合禮制,故而禮部奏請,依照路途遠近,安排在京諸王自本月二十日起陸續離京,請陛下禦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