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章:端倪與分歧(第2/3頁)

話到此處,基本上意思已經點透了,張輗再繼續裝聽不懂,未免也就太過不給面子了。

沉吟片刻,張輗問道。

“所以,你是覺得,天子在給這位可能出生的嫡子鋪路?”

這話實在是太過敏感,因此,張輗也是斟字酌句,說的十分謹慎,但總算是徹底點破了眼前的局面。

朱儀輕輕點頭,道。

“我朝雖有祖宗家法,但是歷朝歷代,大位承繼總免不了各種明爭暗鬥,天子不肯升賞賢妃娘娘,除了是在提防三皇子會威脅到這位皇嗣之外,我覺得,沒有其他合理的解釋。”

張輗沉默下來,他當然明白朱儀的意思。

大位傳承,自然有其典制規矩,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往往伴隨著刀光劍影,詭譎人心。

別的不說,就如今大明的這幾代傳承來看,便是出現了各種意外情況。

若是所有人真的都恪守倫序,那麽何來的仁宗皇帝如履薄冰數十年,又何來的所謂‘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的謠言。

皇權達到頂峰之時,很多事情,不一定就改變不了。

三皇子雖然非嫡非長,但是如朱儀所說,因為當初選秀的風波,讓賢妃意外中選,憑母家身份來說,確實可比皇後,畢竟,當初天子大婚時,還是潛邸藩王而已。

如此一來,擡舉賢妃,或是重用賢妃母家,其實就是變相的給了三皇子機會。

雖然說這些現在都實在言之過早,而且,有宗法禮制束縛,困難重重,但是,從天子的角度,自然是要提前規避掉一切有可能的風險,那麽這種風險很小,也是一樣的。

當然,三皇子到底有沒有機會,對於張輗來說,並不是現在關心的重點。

他需要關心的是,天子的這種‘準備’,透露出的信號是什麽。

如同朱儀所說,如果說在不牽涉大位承繼的狀況下,那麽,賢妃的位份高些低些,外戚強些弱些,其實都無礙大局。

畢竟,東宮位在太上皇一脈當中,和三皇子毫無關系,而現在,天子還是提前提防皇子相爭,甚至是在皇後娘娘的腹中到底是皇子還是公主都不知道得時候,就開始有意無意的‘鋪路’,這實際上就意味著,天子很有可能,早有更動儲位之意。

當然,這一點,他們之前就早有猜測,但是,畢竟一直都沒有證據,至少,就過往時候天子所有的表現來看,對於東宮儲本,都是大力支持,十分看重的。

可是如今從三皇子降生這件事情上,見微知著,已經可見一絲端倪。

沉默片刻,張輗擡頭看著朱儀,問道。

“你想怎麽做?”

“勛衛!”

朱儀緩緩吐出兩個字,隨後道。

“雖然說賢妃之事,只是稍有端倪,但是卻也不可不防,為今之計,還是要盡快加強東宮之力。”

“去歲春獵時,為太子殿下備設幼軍便已奏準,如今年節已過,楊傑也早已歸京,東宮幼軍備設,已經沒有再拖延下去的理由。”

“幼軍既設,自然要遴選勛衛,這件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否則萬一皇後娘娘真的誕下嫡子,此事是否會有反復,就說不準了。”

張輗的臉色有些猶豫。

他當然知道這中間的道理,事實上,這也是太上皇歸朝之後,一直希望太子殿下能夠早日出閣的原因所在。

太子出閣,然後才能備官設府,遴選勛貴,備置幼軍,同時,和朝中的大臣有更多的接觸。

如此一來,東宮才能漸漸攢出屬於自己的班底,待得太子年歲漸長,便可逐漸參與政事,在朝中養望。

到那個時候,南宮有太上皇坐鎮,禮法無缺,朝中有諸臣幫扶,只要太子殿下行事小心謹慎些,自然地位便可穩固無虞。

如今太子出閣已經有一段時日了,東宮的屬官,雖然天子不情不願的,但是此事一旦開始就再難反復,所以這一年下來,太子府也已經初見雛形。

雖然說,其中還有很多問題,比如說天子趁機塞了很多自己人,把持太子府的緊要位置,但是終歸架子是立起來了。

這個架子一立起來,那麽之後再尋機會,將這些天子的心腹換掉,比沒有這個架子,要容易的多。

那麽接下來,自然就是備置幼軍,遴選勛衛。

甚至於,對於他們來說,這件事情尤重於東宮備府,因為備府本質上,是組建文官的班底,而勛衛,才是真正和勛貴相關的事。

只不過……

“不過是稍有端倪而已,即便是有嫡子降生,可太子殿下已然出閣備府,地位也不是一時可以妄動的。”

搖了搖頭,張輗雖然沒有明說,但是,話裏的意思卻在推拒。

“你如今上奏遴選勛衛,只怕難度不小,倒是軍府這邊,如今已經接近尾聲,馬上就可以開始下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