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九章:人要多思考(第2/3頁)

要知道,這圖上不單有地形地名,還有很多地方的風土,人情,習俗,這些認真計較起來,都不是好解釋的。

因此,面對朱徽煣的疑問,朱祁鈺沉吟片刻,便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說辭,道。

“據說太宗年間,曾有泰西之人經泉州府遠航至我大明,隨身攜帶著一副輿圖,自言來自佛朗機,為尋中國而來,途中遭遇海難,僅存一人。”

“當時官府之人難辨真假,便先將其所攜帶輿圖送至京師,但是或許是因遠航積累傷病,所以,輿圖尚未至京,這個泰西人便已病故,其所帶輿圖送到宮裏,被欽天監保留下來。”

“後來,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時,曾據此輿圖規劃航線,證實圖中許多國家的確存在,回朝後,據其經歷,繪制成了《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朕登基之後,因土木之役,調閱了兵部及欽天監留存的諸多輿圖,這才發現了當初這份舊圖。”

“因此,在大戰結束後,朕便命欽天監官員,以此舊圖為主,合故元遺留輿圖,鄭和航海圖等多方查證,繪制出了此圖。”

說這話,朱祁鈺指了指面前的圖卷,道。

“除大明疆土外,這圖上以朱紅色標記之處,是三寶太監所經之處,記錄詳實,但是,其余地方,或是古籍記載,或是那泰西舊圖標記,其中有諸多地方,尚需考證。”

“不過,朕查閱了當初三寶太監帶回的許多他國典籍,其中不少提過與其接壤之國,兩相印證之下,倒也可以得出,這輿圖雖然細節需要勘正,但是大抵地形應當無誤……”

這番話,拐了好幾個彎,朱祁鈺把這圖的來歷,一下子給支到永樂時代去了,就算是真的有人要追問,這好幾十年前的事情了,一個區區的泰西人,想查也查不到。

而且,為了增加這圖的可信性,他還把鄭和拉了出來,反正當初鄭和出海,到底參考了多少古籍,也沒有人曉得,但是,作為曾經受命數次下西洋的三寶太監,他的招牌還是好用的,至少,朱祁鈺的這番話說完之後,面前二人對這輿圖的懷疑之色,也去了大半。

不過,即便如此,朱徽煣明顯還是有些興致不高,道。

“如此說來,我大明疆域,果真就這麽大?”

看著這位叔祖的樣子,朱祁鈺不由有些失笑,想了想,他開口道。

“這輿圖所繪,應是不假,但是其中國家,多為國力不盛之效果,有些地方,甚至尚是不毛之地,仍處於茹毛飲血之時,便是比諸蠻夷,也多有不如。”

“當然,也有強盛之國,諸如泰西各國,佛郎機,意大裏亞等國,國力亦強,然常有戰亂,如今何狀,卻是不知,但是,如我大明般繁盛之地,恐怕是沒有的。”

這番話說出來,朱徽煣的臉色總算是好了許多。

在他看來,或者說,在大明人看來,大明之外不是沒有國家土地,只不過,都是化外之地,不值一提罷了。

文明和國力上的強盛,是鐫刻在骨子裏的自信。

於是,從震驚當中收回神來,朱徽煣重新將這輿圖上下打量了一番,開口問道。

“陛下,此輿圖倒是新奇,既是化外諸國,倒是與我大明無礙,不過,若是能夠互通有無,倒也不失為一樁好事。”

“不知陛下繪制此圖,是想要?”

如果說最開始的時候沒有反應過來,那麽此時再聯想起代王移藩之事,加上他之前的猜測,朱徽煣覺得,自己隱隱約約的,也把握到了一點天子的心思。

果不其然,他這個話頭遞上去,天子的目光頓時落到了一旁的朱仕壥,道。

“這輿圖畢竟是參照古籍所繪,許多地方並無實據,諸多細節也不甚詳實,所以,朕一直想遣人出海,將此圖完善核實,如岷王叔祖方才所說,如若這圖上所繪皆是真實,那麽,能與泰西諸國互通有無,對我大明來說,卻是一樁大好事。”

和朱徽煣隨口一說不一樣的是,朱祁鈺的這最後一句話,說的很是認真。

因為只有他最清楚,這張圖如果能夠完全證實,或者說能夠完善的話,對於大明來說,將會是什麽樣的意義。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奉行的都是重農抑商的政策,原因何在?

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商人交換只能帶來利潤,其本質,其實就是低價購入,高價賣出,買家出錢,賣家出物,商人居中賺取差價,這個過程,本身是不會產生新的財富的,只會讓商人攫取利潤。

但是,在大明這樣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當中,個體的利潤毫無意義。

大明需要的是財富,需要的是源源不斷的糧食,需要的是能夠遮體保暖的布帛,需要的是各種各樣的鐵器,瓷器,需要的是越來越多的耕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