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三章:錢錢錢(第2/3頁)

“七萬九千余頃,加上代王府和各家勛貴之前主動呈報上來的,大約有近十萬頃了,如此數量,應與邊境實際軍屯數量相近。”

朱祁鈺擱下手裏的奏疏,滿意的點了點頭,道。

“金先生辛苦了,此番事了,我邊境官軍風氣可正,屯戍恢復,邊軍戰力必會漸起,加之如今草原內亂,數十年內,我邊境可以安穩,此先生之功也!”

這話可謂極盡褒獎,聽著自然是舒服,但是,金濂又豈敢就這麽受著,連忙上前道。

“臣惶恐,此陛下英明決斷,朝廷上下一心之故,臣不敢居功。”

“陛下明鑒,如今軍屯田土雖然收回朝廷,但是,後續事務仍不可放松。”

雖然說花花轎子眾人擡,但是,正事還是要說的。

神色變得微微肅然,金濂道。

“此次臣巡邊境,眼見各地將官,往往勾結地方仕紳,欺壓百姓,買賣民田,此次朝廷整飭,臣奉聖旨,已拿下一批情節嚴重的將官,但是,終究並非治本之策。”

“此次整飭軍屯,按照兵部章程,為防佃戶驟失田土,而起民怨,故而,朝廷雖然收歸,卻未全面轉入軍屯,臣離邊境時,已經發現有少數仕紳試圖收買佃戶,以圖其利。”

“朝廷耗費如此精力物力,終於清丈清楚,若無後續措施,恐數年之內,軍屯將再度崩壞,故而臣以為當此之時,如何保障軍屯能為朝廷所用,為重中之重!”

聽了這話,朱祁鈺也收斂了笑意,輕輕點了點頭。

金濂所說對,雖然說經歷了土木一役,但是,大明立國至今,至少對內來說,控制力還是很強的。

所以,這個時候清丈私墾田,整飭軍屯,並不算是太大的難事,只要朱祁鈺這個皇帝決心夠強,願意給予兵部,刑部,都察院等衙門足夠的支持,在執行上並不算難。

如果說,這道政令要是放在隆萬之際,想要推行,就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兒了,以張居正改革為例,就算不談他為了改革所做的種種積澱和準備,單說改革本身,他就花了整整十年的時間,而且,到了最後,也未能功成。

這中間的原因復雜之極,但是歸根結底,一是因為時間越久,各地的鄉紳官員利益勾連越深,勢力越根深蒂固,二是因為,朝廷內部問題叢生,對地方的控制力漸漸薄弱,一增一減之下,想要改革,必然是難上加難。

所以,雖然這次收回了這麽多的軍屯田土,而且只花了僅僅一年的時間,但是,這並不代表,朱祁鈺的能力有多強。

相反的,這個時候更應該擔心的,是後續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清丈田土,贖買劃歸回軍屯,只是第一步,只要決心夠強,並不難做到。

真正困難的,是如何讓軍屯恢復正常的運轉,或者說,這些田土所獲,不會再通過種種方式,被仕紳和邊將重新收入囊中,而是能切切實實的回到朝廷手中,用在官軍的身上。

沉吟片刻,朱祁鈺目光轉向一旁的陳鎰,道。

“此事,第一要落在都察院的身上……”

“如今朝廷對於軍屯的運作,已有章程,該收回的田土,也皆已收回,一切過去沉疴,皆已清除,不再有經年累月而成的痼疾。”

“因此,各官員,武將只需謹守本分,按照朝廷章程辦事便可,都察院監察百官,當加強力度,以防有人徇私舞弊,欺上瞞下,再有侵占,隱沒軍屯,欺壓佃戶之舉。”

“吏部?”

底下一眾大臣都在認真的聽著,因此,朱祁鈺剛一出聲,王文便立刻上前道。

“臣在。”

於是,朱祁鈺道。

“此番整飭軍屯,之前轉遷試職的諸多禦史,可加緊考課,如若在此次整飭軍屯過程中,表現勤勉,立下功績之人,準予解除試職,其余人等,視其情狀予以轉遷或重選。”

“除此之外,邊境各處,另增屯田禦史五名,專司軍屯一事,具體的章程,加上對試職禦史的考課,這兩件事,吏部會同都察院商議之後,向朕回奏。”

為了整飭軍屯,吏部曾經選授了一大批禦史,補充到科道當中,如今事情了結,這些人的去向,自然也該有個定論,這本是應有之義。

但是,增加屯田禦史,就是意外之事了。

不過,既然天子金口玉言,並非是在征詢他們的意見,王文自然也不會有什麽異議,當下,便和陳鎰二人上前拱手道。

“臣等領旨。”

“除了都察院之外,此事戶部和兵部,也需再上心些。”

朱祁鈺擺了擺手,示意二人起身,隨後便將目光放到了於謙和沈翼的身上。

“如今軍屯雖被收歸,但是,耕種的仍舊是原來的百姓,這與朝廷設屯戍之意不符,所以,如何讓邊軍重歸屯戍,又不可影響百姓生民之業,這亦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