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一章:好自為之(第2/3頁)

打壓勛貴可以做,但是,須得於國有益,僅為文武利益之爭,陷入內耗,這並非正道。

俞士悅嘆了口氣,不過旋即,他擡起頭看著於謙,灑然一笑,道。

“你離京之前,我答應過你,要看顧朝局,發生如此變故,我豈能置之不理?”

“這個法子並不難想,如果我當時沒有在禦前提出,那麽,很有可能此事會被暫時擱置,張輗的奏疏已上,如果陛下沒有絲毫的表示,那麽朝中會議論紛紛,英國公府也必會再想別的法子。”

“與其讓局面變得更加詭譎莫測,倒不如我提出來,讓此事就此落定,雖然說陛下可能會因此對我有所不滿,可畢竟事情解決了。”

“而且,你離京多時,也該回京了……”

最後這句話,俞士悅似乎有些意猶未盡,但是,於謙卻明白他是什麽意思。

整飭軍屯已經到了尾聲,原本,他還要再有一段時間,才能徹底結束。

可偏偏這個時候,鬧出了邊境之事,於謙自己又不肯聽勸,上疏摻和到了這件事情裏頭。

從天子的那道詔旨當中,便可看出,於謙上奏的舉動,惹得了天子的不滿。

如果是面奏也就罷了,天子罵上兩句,於謙雖然性子硬,但是,該低頭的時候也會低頭,好好解釋一番,天子未必會放在心上。

可偏偏於謙不在京師,加上他擔心天子不聽勸,奏疏中的言辭又頗為激烈,只憑奏疏來回,很多話說不清楚,便容易將一點點小小的矛盾放大成心結。

再加上,於謙身在地方,又得罪了許多宗室鄉紳,正是需要朝廷支持的時候,這個時候惹得天子不滿,對於謙來說,並非什麽好事。

所以,俞士悅此舉,其實是在提醒天子,朝廷需要於謙這樣的正臣,來壓滅其他的不正之風,同時,也是給於謙回京,創造一個良好的契機。

這番良苦用心,於謙豈能不察?

沉默了片刻,於謙道。

“仕朝兄,多謝了!”

雖然俞士悅說是這麽說,但是於謙很清楚,這件事情本質上,其實就是在給他的那份奏疏善後。

如果說於謙當時,聽了他的話,沒有幹預邊境之事,或者言辭稍稍溫和一些,沒有惹得天子不悅,那麽,俞士悅也不必出此下策。

所以這聲謝,是真心實意的,而且,還罕見的帶了一絲愧意。

見此狀況,俞士悅倒是坦然,甚至還有心思開玩笑,道。

“真的想謝我,你就收斂點,趕明進宮,邊境諸事就不要提了,好好將這次整飭軍屯的成果說一說。”

“軍府那邊,陛下既然已有決斷,那便且等一等,陛下此次提拔了王欽出面,便是希望能夠借成國公府,讓英國公府低頭。”

“但是,我總覺得,張輗不會就此甘心,這件事情必定還會再生波折,等兵部這邊徹底結束了軍屯之事,若那邊真出了什麽變故,再伸手幹預,也來得及。”

這一次,於謙沉默了許久,不過,到了最後,他擡頭看見俞士悅擔憂的眼神,到底還是點了點頭,道。

“仕朝兄放心,我有分寸……”

這話有些勉強,但是,能夠讓於石灰這麽說,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於是,俞士悅稍稍放下了心,隨後,於謙又問了一些最近京中發生其他諸事的細節。

畢竟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著實不少,從科道的改革,再到殿試一案的風波,又有邊境諸事,再到剛剛結束的冬至大節……

這麽一樁樁一件件,於謙問的很細,但是,卻沒有再發表什麽看法,大都是俞士悅說,他來聽,仿佛就只是想要更多的掌握京中的訊息一般。

但是,他這樣的沉默態度,反而讓俞士悅又有些擔心。

二人就這麽一直談話到了深夜,直到案上的一壺茶水都已經空了,俞士悅方站了起來,道。

“今日本不該攪擾你這麽久,但是,明日便是早朝,所以我想著,你知道的多些,總是有好處了,時間不早了,我就不多留了……”

見此狀況,於謙也站了起來,不過,他卻並沒有挪動步子,往前相送,而是神色罕見的有些躊躇。

俞士悅感到有些奇怪,問道。

“怎麽,廷益你還有什麽想問的嗎?”

於謙猶豫了片刻,到了最後,還是道。

“仕朝兄,我最近聽到消息,說前些日子,陛下召見太子殿下奏對時,徽王殿下也陪侍在旁,不知,是真是假?”

這……

俞士悅沒有立刻回答,遲疑片刻,他還是輕輕點了點頭。

這件事情鬧得不算大,但是,也不算小,至少,在一眾重臣當中,早就已經小範圍的傳開了。

原本,涉及到太子的問題,不會這麽平靜,但是,邊境局勢日益嚴峻,有加上鬧出了軍府的事,所以,朝廷上下的目光都沒有在意此事,卻不曾想,於謙雖然遠在地方,卻注意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