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章:爭論(第2/3頁)

現如今,諸多的部落和國家,仍舊同大明保持著名義上的朝貢關系,一是因為大多國家都還算太平,憑他們自己的力量可以鎮壓亂局,不需要向大明求助,所以,往日洪武,永樂時留下的遺澤威名,尚且還能維持的住。

除此之外,像是瓦剌,韃靼這些草原部族,早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的臣服,雖然名義上是朝貢,但是實際上,已經更趨向於關系平等的利益交換。

這種狀況,朝中並不是沒有人察覺,雖然少,但還是有的,只不過,即便是察覺到了,也沒有辦法而已。

但是現在,當脫古思的這封信擺在面前,他們當中有些人,終於意識到,不僅僅是只能依靠戰爭,通過其他的手段,一樣可以取得同樣的效果。

太祖太宗之時,左右草原局勢,靠的是強盛的軍力,但是如今,天子重開互市,卻也同樣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楊傑此次在草原上的所作所為,說是膽大包天毫不為過,可他仍然能夠全身而退。

這絕不單單是靠智謀和運氣能夠做到的,更重要的是,他的背後有大明這座龐然大物坐鎮。

或許,如今的大明已經不會輕啟戰端,但是,有互市這個利器捏在手中,草原部族要對楊傑動手,就得掂量掂量,承不承受的起這個代價。

盡管脫古思現在並不是蒙古大汗,只是有可能繼任的人選之一,但是,他寫來這封信,實際上就表示了,大明希望通過互市來間接控制草原局勢的目的,已經有了初步的成效。

在場的一眾大臣,只是對於草原局勢的信息掌握不足,所以判斷並不夠迅速,但是,聽了剛剛範廣的解釋之後,他們立刻就明白了這其中的利害關系。

於是,相互對視了一眼,內閣首輔王翺率先上前,道。

“陛下,臣以為可以答應脫古思猛可的請求,草原部族眾多,內亂時有發生,但終有平息之日,待其內亂平息,休養生息後,難免再對我大明有所覬覦。”

“現如今脫古思猛可願意向大明尋求幫助,朝廷正可借此時機同其交好,令其占據正統名分,如此一來,其反對之人,勢必會與其矛盾激化,雙方一旦開戰,必定是兩敗俱傷之局。”

“到時候,不管是為了坐穩汗位,還是為了收攏各大部落人心,脫古思都會繼續對我大明恭順,此誠保邊境安穩之良機也,不可錯失。”

脫古思此舉,明顯是想借大明的手,打壓察哈爾部,拉攏其他同大明仍在互市的部落。

所以,順勢而為的確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不過,有支持者,就有反對者,聽了這番話之後,陳鎰搖了搖頭,道。

“陛下,草原紛爭,本與大明並無牽連,貿然介入,可能會引起其他部族的不滿。”

“此次楊傑在草原上的作為,本就讓很多草原部族對大明有所敵意,如若這個時候,大明再幹涉汗位繼承,若被有心人利用,很有可能再次將草原矛盾,轉嫁到我大明身上,反倒不美。”

“何況,互市一道,本是我大明占據主導權,所以無論草原最終結局是何,朝廷都可隨機應變,倒也不必如此著急。”

雖然說,陳鎰是科道風憲之首,但是,在朝堂上的諸多政事上,他反而是傾向於保守的。

尤其是在邊境軍務上,他也是一直主張以防禦為主。

無獨有偶,和陳鎰持同樣看法的,還有陳循。

“陛下,臣亦覺得,此事不必著急。”

“如今草原局勢未定,倘若我大明出手,助脫古思登上汗位,其反而勢如破竹,一統草原,反而易受其害。”

“就算沒有朝廷幹預,韃靼內亂之勢已成,如若瓦剌內亂亦是真情,那麽,至少數十年內,草原各部將紛爭不止。”

“故而臣以為,還是靜觀其變的好。”

二陳都表達了反對的意見,這讓首輔老王的臉色略略有些不好看,不過,很快他就得到了聲援。

“謬論!”

一道冷哼聲響起,還是熟悉的口吻,眾人一擡頭,就看到了黑著臉的王文。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王文和王翺是很合拍的,這和他們的經歷有關,王翺曾經在邊境提督軍務,親自仗劍守城,不免沾染了些武人習氣,至於王文,則是天生剛硬的性格。

同時,在許多政務上,這位天官大人,也相對激進一些。

輕斥了一聲,王文上前拱手道。

“陛下,臣認為首輔大人所言有理,草原動亂時有,但是,能夠讓大明幹預其中的機會,卻不常有。”

“當初陛下開互市,一是為了踐諾,二也是為了借互市控制草原各部,如今韃靼內亂,瓦剌亦不安寧,這對於大明來說,固然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