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章:膽大包天成國公(第2/3頁)

“諸卿應該也猜到了,朕之所以召你們前來,就是因為剛剛早朝時,都督同知張輗的這份奏疏,此奏幹系重大,所以,朕覺得需要提前商議一番,諸卿如今都在,便都瞧瞧吧。”

於是,有內侍把奏疏遞了下來,這些大臣們挨個傳閱著。

看完之後,很多大臣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隨後,他們的目光便紛紛投向了一旁老神在在的張輗。

這位張二爺,這是瘋了吧?

奏疏的內容,和張輗在殿上所說的相差無幾,但是,問題就在於,這份奏疏當中,列出了很多武臣的不法行徑。

貪汙瀆職,吃空餉,欺壓百姓官軍,欺上瞞下,徇私舞弊,一件件罪狀寫的清楚。

更重要的是,這上頭的名單人數甚多,主要集中在軍府當中,也有部分集中在京營當中,官職從正二品的都督僉事,到普通的京營將領,人數足足有數十位。

怪不得天子當時在朝堂上的臉色如此難看。

這麽龐大的一批人,如果真的在朝堂上引爆,那麽毋庸置疑,將引起的必然是軒然大波。

待得眾人傳閱過後,奏疏重新回到了禦案上,天子的目光,也落在了一臉平靜的張輗身上,問道。

“張同知,你這份奏疏當中,彈劾之人牽連甚廣,如若屬實,那麽軍府上下,必將為之一空,如今朝中和兵事相關的重臣勛貴皆在,朕只問一句,你所奏的這些事情,可有實證?”

於是,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張輗的身上。

要知道,在這份奏疏當中,張輗雖然列出了名單和罪名,但是,對於具體的情況,卻一筆帶過。

不過,既然張輗敢遞上來,那麽,他必然是有把握的。

英國公府執掌軍府多年,所積澱下的底蘊,無人可以小覷。

而這些,就是張輗的底氣!

上前躬身一禮,張輗開口道。

“陛下明鑒,軍府積弊已久,上下風氣不正,就臣轉調軍府這段日子來看,已經少有能出淤泥而不染之輩,臣在奏疏當中所列之人,多數已有證據,只不過,尚非鐵證。”

“然則事關重大,如若繼續察查,勢必會引起此輩警惕之人,所以,臣只能先行上奏,待陛下決斷之後,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這話說的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言下之意,證據當然是有,但是,能不能定罪,就不一定了。

果不其然,聞聽此言,天子也皺了眉頭,不悅道。

“所以,張同知你的意思是,你參劾的這些人,並無切實證據可以證明其罪行,也就是說,其中有可能存在冤枉?”

這番話口氣當中,隱隱帶著質問。

但是,張輗卻並沒有因天子撲面而來的壓迫感而有緊張的神色,只是再次躬身道。

“陛下聖明,的確是有這個可能,但是,臣身為軍府大臣,明知軍府當中上下勾連,雖無實證,可也不敢隱瞞不報。”

“臣自知此舉有些冒失,有可能冤枉大臣,但是臣又想,以陛下之聖明燭照,斷不會因為臣一家之言,便妄加怪罪,必會令人詳加察查。”

“如若察查之後證明臣所奏有誤,那麽至少證明,軍府當中上下澄清,陛下可放心將兵事交托軍府上下,此臣縱使因所奏不實而受朝廷責罰,卻得心安。”

“如若倘有不幸,朝廷察查之後,證明臣所奏不虛,則亦可亡羊補牢,整頓軍府上下,以免之後釀出大禍。”

“所以,說了這麽多,張同知也僅僅只是懷疑,對嗎?”

天子仍舊皺著眉頭,問道。

“因你的區區懷疑,便讓朕大動幹戈,徹查軍府上下,張同知不覺得,有些荒謬嗎?”

這話明顯已經有幾分斥責的意味了。

見此狀況,一旁的朱儀緊跟著上前道。

“陛下明鑒,張同知也是一片為國之心,臣倒是覺得,空穴不能來風,張同知方才也曾有言,並非沒有證據,而是並無鐵證,臣相信,只要細究之下,定能查問明白。”

“如若察查之後,確認是張同知杞人憂天,那麽再行怪罪不遲,軍府畢竟幹系重大,既然有疑,便當察查,否則,臣也擔心,長此以往,是否會生出什麽禍端。”

如果說,剛剛張輗的話還有幾分收斂的話,那麽,朱儀的話,隱含的意思,就十分明顯了。

他一再強調,長此以往,會有禍端發生,看似只是擔憂,但是實際上,往深層次一想,這其實更像是一種威脅。

軍府畢竟是勛貴的地盤,尤其是以成國公府和英國公府這樣的地位,手中必定握著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事到如今,英國公府明顯是想要把這些東西捅出來,這種情況下,如果天子執意不肯,那麽,可就說不準,這些罪證,會從什麽渠道流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