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八章:賞賜(第2/3頁)

可這次看看天子所賜之物,金銀絲綢,珍珠珊瑚,這些東西,樣樣貴重無比,豈不反常?

除此之外,就在這道聖旨下達的同時,天子還解除了襄王和伊王的禁足,並且讓二人協理宗人府事務。

雖然明面上,是為了各家宗室進京探親之事。

但是還是那句話,朝堂之上,永遠不能只看表面,臨近年關,這麽多宗室進京,宗人府固然事忙,但是,禮部也不是吃幹飯的,再多的事情,有胡濙這位大宗伯坐鎮,就沒有搞不定的。

天子這個時候放出襄王和伊王,朝野上下議論紛紛,其中有一種看法,就是認為,這是天子在敲打於謙。

要知道,當初伊王進京,就是因為對抗整飭軍屯的大政,被召入京中受訓。

但是,以伊王的身份,他進京之後本不至於被禁足至今,所以,很多大臣一直都傾向於認為,伊王之所以會被天子如此冷落,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在京郊和於謙發生的那場沖突。

而現在,伊王被放了出來,從這個角度而言,天子警告於謙的用意,其實不言自明。

當然,朝中畢竟不都是和於謙關系好的人,所以,於謙的處境如何,他們並不關心。

真正讓他們在意的是,於謙是文臣當中,對天子影響力最大的人,連他所上的奏疏,都被天子如此旁置,那麽,是不是說明,天子心中開戰的心思,仍舊並未熄滅?

有土木之役的前車之鑒在,對於再次和草原開戰,大多數的朝臣都表示十分擔心。

而這一切,都是由楊傑而起!

如今,楊傑回到了大明,那麽,可想而知的是,得到這個消息之後,仍舊盤桓在宣府的各個部落,必然會借此機會,再次生事。

這種狀況之下,外有這些不知死活的草原部落上躥下跳,內有天子心生開戰之意,倘若一個處理不當,大明說不定真的要再次被拖進戰爭的泥潭。

這才是一眾大臣最擔憂的事!

因此,在場的許多大臣,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先是欣喜於郭登再得勝仗,但是緊接著,臉上便浮起憂慮之色。

倒是天子高興的很,雖然早就知道了內容,但還是將兵部呈上的軍報從禦案上拿起來,反反復復的看了好幾遍,撫掌笑道。

“好,好,好,郭登果真猛將也,此番追擊虜賊,斬首四百余人,凱旋而歸,楊傑也安然回歸,著實是喜事也!”

“傳旨,郭登此戰,驍勇無比,振我邊軍士氣,命兵部按制敘功,此次參戰的所有官軍將士,各賜銀一兩,布一匹,總兵官郭登賜銀甲一副,寶弓一件,以示嘉獎。”

這番賞賜倒不算什麽,但是,關鍵在於天子的描述。

振我邊軍士氣……

這句話或許是無心之言,可卻讓在場的大臣們,眼中的擔憂之一,更深了一層。

於是,殿中靜了片刻,便有兵科的給事中出言道。

“陛下,此戰固然是大勝,但是,朝廷自有定制,按例敘功便可,另加賞賜似乎過厚,此次若賞,此後不賞,易令邊軍將士心生不滿。”

“若成定例,次次皆賞,則恐朝廷靡費加重,以臣之見,下旨褒獎即可,不必另加賞賜,請陛下明鑒。”

應該說,自從上次收拾了兩個蹦跶的歡的禦史之後,如今這幫科道官員,都安生了不少。

朝廷之前貶斥降謫的禦史也有,但是,這次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往常的時候,這些大臣雖然是被責罰,可都是因為敢言直諫,觸怒君顏,所以才遭貶謫。

這種貶謫,雖然一時受苦,但是,復起的機會很大,而且,在士林當中也可以獲得一個為國進言的好名聲。

可是這次,張瑩,李錫二人被貶,整個朝議過程當中,只討論了他們上奏的流程問題,絕口不提他們諫奏的內容。

換句話說,他們被貶,並不是因為具體的某件事,既然如此,那麽,為國進言的說法,自然也就不成立了。

這種狀況之下,禦史們就算不想收斂,也不行了。

說白了,他們並不怕被貶謫降調,就算是被罷官了,起復的概率也是很大的。

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朝野上下,都認可他們是蒙受冤屈,被迫貶謫的。

天子這麽一弄,就算他們諫奏的內容無錯,可流程上被挑了毛病,此後就算是起復,也會遇到困難。

這種沒有好處的事,禦史們自然也就漸漸地不敢做了。

當然,這並不代表,他們放棄了自己諫奏的權力,相反的,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在天子規定的框架下,他們依舊保持著科道的風采。

便如現在,此事涉及兵事,那麽,出言諫奏的,便是兵科的給事中。

而一般情況下來說,天子如果不直接答應或者否決,而是詢問大臣的意見的話,那麽,便可視為是下廷議討論,如此以來,其他的科道禦史,便也可參與到其中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