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四章:清流的未來(第2/3頁)

這麽多年下來,清流一直都是這麽幹的,雖然說,完整的轉遷流程,也就是這幾年才形成,但是,實際上已經十分成熟了。

然而,天子如今的舉動,卻無疑是要打破這條路徑。

庶吉士不能侍奉經筵,那麽就失去了在皇帝面前秀存在感的機會,內閣不再選用純清流資歷的官員,那麽,清流就失去了最大的升遷渠道。

這種情況之下,清流未來的路在哪,一直都是個誰也說不準的事兒。

現如今,天子給出了答案。

科道!

不得不說,陳循和他的這一批學生,應該是最後一批,能夠享受到清流資歷帶來的好處的官員了。

如今還在翰林院中的人,其實已經不多了,先是陳循出京的時候,在高谷的一番操作之下,不少中堅力量被貶出京,隨後因為軍屯之事,又被都察院薅了一波羊毛。

再加上太子出閣後,詹事府塞進去了幾個人,到現在為止,原本清流的支柱,在陳循和杜寧的幫助下,都緊趕慢趕的跑出了翰林院這個爛泥潭。

剩下還在翰林院的,要麽就是皓首窮經的老書生,要麽就是剛剛被選進去的庶吉士。

從這個角度而言,很難說天子是先有改制的念頭,還是把這些人都基本掃清之後,再順勢而為提出了這個章程。

如果說,天子所說的能夠成行的話,那麽自此以後,朝廷的官員流轉途徑,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清流之後的流轉途徑,將變成先入館做庶吉士,三年後散館,流轉科道‘試職’,半年之後,再行考評授官。

在內閣和詹事府這兩大晉升途徑都被斬斷的情況下,這些庶吉士的起點會被大大壓低,會變成和被直接選授為禦史的官員同一個起跑線。

到那個時候,第一金貴的,怕是要變成在六部觀政的資格,其次是授予科道的進士,再其次才是庶吉士,最後是直接被外放到地方的進士。

這種變動,不可謂不大,雖然說,和在場的人沒有太大的直接利益關聯,但是,卻關系好以後朝堂的官員地位和升遷流程,說是牽扯到眾多官員的利益,毫不為過。

就算不提以後,單說這個舉措施行以後,清流的含金量必然會大大貶低,這對於現在朝堂上許多依靠清流資歷升遷的官員來說,可不是什麽好事。

正因於此,可以看得出來,在這件事情上,天子也十分謹慎,用了商討二字。

聽見王文的提醒,天子倒是反應平靜,道。

“諸卿放心,此事朕回頭會下發廷議,但是在此之前,朕想聽聽諸卿的看法。”

話音落下,在場的大臣們不由松了口氣。

天子有這個覺悟就好,他們害怕的就是天子獨斷專行,直接將此事定了下來,等傳到外朝去,引起的輿論風波,必然還要讓他們來收拾這個爛攤子。

僅僅只是表達立場的話,倒也不是什麽難事。

殿中安靜了片刻,讓人沒有想到的是,率先開口的竟然是陳循。

“陛下,臣以為此舉雖無先例,但是,未嘗不可一試,只不過,庶吉士皆是殿試當中成績優異之輩,若是試職之後,仍僅授禦史之職,是否有些不太公平?”

“以臣之愚見,庶吉士既在翰林院觀政三年,那麽,試職禦史,或可放在觀政期間,納入最終館選的考核當中,若最終考評出眾,授官之時,可以酌情直授掌道禦史或都給事中。”

不得不說,陳循現在是徹底學聰明了,大方向上,從來不會跟天子對著幹,當然,在此前提之下,他明顯還是想要竭力為清流再爭取一些利益。

如今眼瞧著清流的地位是保不住了,但是,清流出身的官員,可以擢升品級的慣例,爭取一下,或許還能保留。

不過,這個想法,卻遭到了陳鎰的反對。

“陛下,臣以為不妥,六科都給事中及十三道掌道禦史合共十九名,皆是要職,尤其陛下更定其品秩後,其職權更重。”

“庶吉士雖科考成績出眾,且在翰林院觀政三年,但是,畢竟未曾接觸朝廷,直接授予此等要職,位居諸禦史之上,恐難服眾。”

開玩笑,別說是天子剛剛給都給事中和掌道禦史提高了品級,就算是原來的品級,這兩個官職,也是秩小權重的典範。

六科都給事中,對接的是六部的政務,十三道掌道禦史,每個都可以幹預一省的監察事務。

就憑幾個剛從翰林院觀政結束的新手?做夢去吧!

不過,陳鎰的這番話,雖然是反對授予都給事中和掌道禦史,但是,卻並沒有反對試職和庶吉士擢升品級的問題。

他說完了之後,內閣的俞士悅也沉吟著開口道。

“陛下,臣倒是贊成陳尚書所說,可以將試職半年納入到庶吉士觀政三年當中,並作為最終散館的考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