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二章:得不償失(第2/3頁)

“這沒什麽好奇怪的,不說別的,就單說王九臯此人,能夠成為內閣首輔,又豈會是那麽容易被扳倒的?”

看著面前朱儀迷惑不解的樣子,朱鑒暗自冷笑一聲。

論朝堂政治,這幫勛貴懂得什麽!

“內閣和旁的衙門不同,權輕權重,位高位低,看的是天子聖寵,什麽朝堂人脈,什麽清流勢力,都是虛的。”

“身在內閣,不得聖心就是最大的過錯,得了聖心便是穩如磐石。”

“所以若想要扳倒王九臯,真正要做的,不是給他什麽罪名,更不是糾結多少人彈劾他,真正要做的,是讓天子不再信任他。”

“但是這一點,極難做到!”

這番話說完,徐有貞不僅沒有明悟的樣子,反而更加疑惑了。

他偷偷的看了一眼朱儀,卻發現對方的表現也差不多。

於是,朱鑒繼續解釋道。

“王九臯是天子親自提拔上來的人,他和老夫不同,提拔他的時候,朝廷上尚有不少空缺可以安置,但是天子卻將他放到了內閣,自然是有其深意。”

“按理來說,內閣協調內外,掌握票擬,若要在朝堂上進一步取得話語權,最應該做的,就是在朝中發展人脈,培養後輩,但是,王九臯任內閣首輔這麽久,你們看到他這麽做了嗎?”

這……

徐有貞回憶了一下,遲疑片刻,搖了搖頭。

他雖然官位不高,但是,托陳循的福,在朝中的人脈卻不少。

當然,這些人脈,在某天官那,都沒有什麽用就是了。

但是,平時飲酒作樂,閑談聊天,時常互通個消息什麽的,還是可以的。

仔細想想,王翺到了京師這麽久,他所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如何加強對內閣的控制,但是要說拉攏朝臣,培養後輩,擴大自己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卻基本沒有。

要說這是因為他常年在外巡撫,所以在京中沒有人脈,倒也勉強說得過去。

但問題就是,王翺調入京中時間也不短了,可是他從未有過提拔親近之人的舉動,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怪之處。

倒是一旁的朱儀,聽了朱鑒的這番話,隱隱明白了什麽,試探著道。

“朱閣老的意思是,天子提拔王九臯,就是看重了他在朝堂中沒有人脈勢力,而王九臯自己,也清楚這一點,所以,他一直專注於內閣事務,卻並不在朝堂上培植自己的人脈?”

朱鑒沒有想到,最先聽懂的竟然是朱儀。

他略帶不滿的看了徐有貞一眼,但還是點了點頭,道。

“這一點就說來話長了,但是老夫長話短說,其實究其根本在於,天子對於內閣,似乎隱隱有打壓之勢,並不希望內閣坐大,所以,選王九臯,便正如國公爺所說,看重的是他在朝中並無勢力。”

“王九臯應該是一直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一直非常謹慎,無論他在內閣當中如何擺弄權柄,但是,始終不曾試圖在朝中拉攏人脈,也不曾試圖將自己在地方上的心腹之人提拔到朝中。”

“當然,是人就有弱點,殿試一事便可看出,王九臯很清楚,光憑分票權和閣議,想要保持他的超然地位,只會越來越難,所以,他還是忍不住,把手開始伸進了清流當中。”

“只可惜,他還是太過謹慎,並不親自出手,而是讓江淵出面,否則的話,光是這件事情,就可以將他按死!”

“可是……”

這個時候,徐有貞也總算是明白了過來,猶豫片刻,他擡起頭,問道。

“明公,若是如此的話,您彈劾他的時候,為何不以他圖謀翰林院,意圖結黨來彈劾呢?”

“因為他並沒有這麽做!”

朱鑒的臉上也露出一絲遺憾,嘆了口氣,開口道。

“殿試一案,老夫和張敏二人之所以願意幫江淵,張敏是因為他有一本家侄兒才學不第,正巧要考舉人,而那主考官是江淵的好友,所以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至於老夫,明著是要拉江淵在內閣中幫老夫穩住地位,但是實際上,卻是落子在王翺身上。”

“一旦事成,江淵執掌了翰林院,那麽,王翺勢必忍不住,會借江淵之後收攏門生,甚至從翰林院中引援人手入閣。”

“到時候,無論他成不成功,都必然引起天子厭棄,只可惜,殿試之時,江淵選了程宗這麽個廢物,被天子瞧出了端倪,一敗塗地。”

“江淵事敗,作為默許他這麽做的人,王翺必然也會十分警醒,這個時候,天子將翰林院交托到他的手裏,實際上,便是一個魚餌,要試探一下王翺是否會借機收攏門生。”

“但是,王翺既然有了警惕,自然不會上當,這段時間以來,他雖然暫時兼理翰林院,可卻並沒有和翰林清流走的過近,滑溜得很,想要在這一點上彈劾他,只能捕風捉影,所以,老夫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彈劾他在內閣當中攬權,以期能夠挑動天子對他的質疑,但是顯然,王翺在翰林院這段時間的安分,打消了天子對他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