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請陳師救我(第2/3頁)

似是王文,於謙這樣的天子親信,很多時候的重要奏本,壓根就不會送到內閣,而是會直接進宮面見天子。

其他不便隨時進宮的,若遇緊要之事,也會先在早朝上探一探天子的口風,然後再擬定奏本,盡量減少內閣在其中能夠起到的作用。

更不要提,有些時候,一些大臣會遞給天子不經過任何衙門的密奏。

最典型的,就如前段時間,欽天監關於大災的奏疏,以及近段時間,朝中風聞的,禮部上呈給天子關於整頓宗務的奏疏,都是以密奏的形式上呈的。

當然,這些密奏既然沒有經過早朝,或者是其他的衙門,自然也很難拿到朝會上來討論商議。

不過,也總歸是繞開內閣的一條途徑。

事實上,這也是陳循這次出手針對王翺的原因之一,雖然說事先沒有相互通過氣。

但是,六部之間早有默契,此次陳循出手打壓王翺,事實上,是在打壓內閣,從這一點上來說,是符合六部的利益的。

所以,朝議之上,天子沒有表態之前,所有的七卿大臣,沒有一個出面替王翺說話的。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站到越高位,便對朝局看的越透徹,事實上,不僅是六部,陳循隱約感覺到,天子對於內閣的態度,也十分矛盾。

內閣的票擬權,是天子給的,尚書的加銜,也是天子給的,按理來說,天子理當是重用內閣的。

但是,種種跡象卻表明,天子並不怎麽親近內閣。

原本陳循以為,這是因為內閣傳統,只讓清流晉身,天子不喜清流務虛不務實,所以才連帶著不親近內閣。

可隨著陳循,高谷陸續離開內閣,王翺空降成為首輔,如今的內閣五個閣臣,清流出身的就只有江淵一個,甚至於,就連江淵也有部院流轉的經歷。

但即便如此,內閣的處境,卻依舊沒有太大的改變。

所以陳循便猜測,天子在對待內閣的態度上,也有些躊躇不定。

事實上,這次朝會,也驗證了他的猜測。

朱鑒對王翺的彈劾,對於王翺來說或許是措手不及,但是,對於天子來說,要應付卻輕輕松松。

內閣的權力幾乎全部來自於天子,內閣首輔是否擅權,還不是取決於天子的一句話?

天子若是有意,甚至可以借此機會進一步加強首輔的權威,將閣議,分票權等作為制度確定下來。

但是,天子並沒有這麽做,而是看著王翺就被迫放棄部分權柄以換取風波的盡快平息。

可是,要說天子真的下了決心要打壓內閣,也不盡然,否則王翺想要全身而退,也並不容易。

這種處置,其實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天子內心的矛盾。

所以陳循針對王翺,看似魯莽,但是實際上,還是經過了縝密的思慮的。

削弱內閣的權勢,對於六部來說,都是好事,對於天子來說,也是默許的。

而削弱首輔的權勢,對於內閣中人來說,也亦是好事。

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朱鑒自己也是既得利益者,不過,面對這樣的態度,徐有貞的面容卻有些苦澀,道。

“可是陳師,朱閣老畢竟是為了清流一脈,才去彈劾首輔大人的,雖然說,首輔大人讓步,內閣諸臣都有好處,但是,得利的是您和內閣其他大臣,但是,被記恨的卻是朱閣老一人,這……這您叫我怎麽給朱閣老交代啊!”

陳循輕輕哼了一聲,擡頭望著徐有貞,道。

“這才是你來的目的吧?”

當初,在朱鑒和陳循之間牽線搭橋的,就是徐有貞。

理所當然,現在事情沒有辦成,如果朱鑒要發火,肯定也是沖著徐有貞來的。

見此狀況,徐有貞拱手一揖,道。

“請陳師救我!”

看著眼前深深長揖的學生,陳循嘆了口氣,道。

“元玉啊,你已入東宮,好生輔佐太子殿下便是,何必非要趟這趟渾水呢?”

“你是老夫的學生,只要行得正,坐得端,若有人刻意針對你,老夫自然會保你平安,可你……”

朝局之事,有很多並不適合挑明,但是,對於陳循來說,他的確不希望徐有貞誤入歧途。

只可惜……

徐有貞依舊保持長揖的姿態,並未起身。

於是,陳循也只得搖了搖頭。

他早該知道,徐有貞和杜寧終究不同,這個人,主見太強。

既然如此……

收斂了面容,陳循開口道。

“你的難處,老夫知道,不過,宗謐出京一事,已成定局,翰林院也已經有了去處,所以,這兩件事,朱閣老是不要想了。”

聞聽此言,徐有貞直起身子,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什麽。

但是,卻很快被陳循打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