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武興(第2/3頁)

“只是想著,軍府武臣,向來和京中勛貴同氣連枝,如今文盛武弱,我等更該團結一心,好好辦事,所以,前來跟武同知通個氣,免得產生什麽誤會……”

朱儀笑了笑,把手搭在兩旁的扶手上,開口道。

武興當然知道這上頭都是誰,他在軍府這麽多年,自然對很多事情都十分清楚。

軍府武臣的派系眾多,關系復雜,尤其是在以英國公府為首的勛貴把持軍府的情況下,若是沒有背景和靠山,很難坐穩位置。

武興自己是趕上了好時候,他到軍府時,還是永樂後期,得了太宗皇帝賞識,所以沒有和勛貴牽連過深,雖然後來和定國公府有了往來,勉強算是定國公府的嫡系,但是實際上,由於定國公府一向淡薄,所以雙方更傾向於合作的關系,並沒有像其他武臣一樣,建立牢固的聯系。

可是,其他的大臣,尤其是永樂以後的武臣,就沒有這麽好的運氣了,隨著太宗皇帝駕崩,京城勛貴的派系勢力愈發清晰,成國公府和英國公府兩大公府輪流執掌軍府大權,武臣將領若沒有靠山,想要進入軍府任職,便變得難上加難。

所以對於很多的將領來說,他們想要在軍府當中遷升,必不可少的,就是投入某一勛貴的門下。

這其中,因為張輔的勢力威望原因,投入英國公府的自然是最多的,對於這些人,英國公府自然也樂意接納。

如此越積累越多,便形成了英國公府的滔天權勢。

可是,這種關系明顯是不穩固的,隨著張輔死去,英國公府顯出頹勢,這些人自然會搖擺不定。

尤其是當任禮上台之後,原本所有人都覺得,任禮和英國公府是一脈相承,但是時間久了就發現,這位寧遠侯,和英國公府之間,隔著若有若無的隔膜。

武興自己本身就不屬於英國公府一系,自然與此無關,但是,其他的許多武臣,就有些左右為難了。

不少人一邊仍然和英國公府保持密切往來,但是私下裏,卻已經開始和任禮有了交往。

軍府當中關系錯綜復雜,除了勛貴之間相互的靠山,大多數的武臣也有各種各樣的關系。

對於這種交際,各家勛貴是樂見其成的,甚至一些相互不對付的勛貴,他們的嫡系將領,可能有很好的交情。

這種關系非常微妙,對於勛貴們來說,想要長久的維持影響力,那麽,就不能把事情做絕。

很多時候,軍府當中的事務,反而要靠這些武臣們自己的關系網來解決,這種高層勛貴之間的相互排他,和中低層將領之間的相互往來,錯綜復雜的構成了軍府的官場。

直白的來說,各個武臣背後的勛貴府邸,就像是定海神針一般,是背景,支持與威懾,但是各個武臣之間,卻是具體辦事的實務交際,二者互不沖突,立場復雜,也因此,在很多的事務當中,輾轉騰挪的空間非常大,更有利於各家勛貴對軍府的控制。

這些事情,武興十分清楚,但是,他卻阻止不了。

與此同時,因為他的資歷和背景,在軍府當中,他的威望和人脈都非常廣,只不過因為他並非勛臣,所以很多事情上起不到決定的作用而已。

但是要論關系網,他應該是最廣的。

可也正因於此,他知道的越多,無力感就越強,即便是他現在已經是二品大員,可到底,軍府還是勛貴的天下。

這份名單上的很多人,和他交情頗佳,但是,他庇護不了這些人,所以,他們只能紛紛各投勛貴門下,如今任禮出了事,清算,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

神色一陣黯然,武興目光灼灼對著朱儀問道。

“國公爺想拿這些人來讓下官,替成國公府做事?”

“若是如此的話,怕是要讓國公爺失望了……”

武興話說的淡然,但是口氣當中的堅定,卻絲毫不弱。

他向來不是個受威脅的人。

何況,在軍府呆了這麽多年,大風大浪他見得多了,這些人,有自己的選擇,自然也要承擔相應的代價。

這些人既然當初親近任禮,那麽,自然就要承擔任禮倒台後的代價,這一點,沒什麽可說的。

他武興雖然和裏頭不少人都關系頗佳,但是,他又不是救世主,沒有那麽高尚,會選擇犧牲自己救這些人。

最多也就是待事情塵埃落定後,在朝堂上求個情,讓英國公府賣他,或者說賣他身後的定國公府一個面子,不過分的窮追猛打,給這些人留個一線生機便是。

至於其他的,力所不及,何必徒勞……

望著面前幾乎絲毫沒有商量余地的武興,朱儀也不由感到有些棘手,對於這位都督同知,他早就聽聞過名聲。

和他背後的定國公府一樣,這位武同知,向來以沉靜多謀著稱,臨大事而不威,看似在朝中沒有什麽存在感,但是實則無欲無求,讓人看不出虛實,找不出弱點,自然,也更無從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