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朝堂首秀(第2/3頁)

另一方面,這些普通的老百姓,平日裏哪有機會讓一座侯府這麽以禮相待,哪怕只是輕飄飄的兩句感謝的話,也足夠他們激動許久了。

雖然說,任家已經不復當初,但是對於生活的京城裏的百姓來說,誰沒有見過一座侯府的煊赫鼎盛。

如今,他們這些苦哈哈的人,竟然也有機會,能幫的到這樣的大人物,這些老百姓自然是無不樂意。

說白了對於他們來說,什麽擅殺貢使,謀刺大臣,侵占軍屯,和他們又沒有關系,他們瞧見的就是一個少年人一片赤誠,哪怕豁出性命,要為祖父收斂屍骨的孝心。

他們聽到的是高高在上的誥命夫人,對他們誠摯的感謝和懇然的請求,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在萬民書上按個手印,向皇帝老爺求個情,這哪有不肯的。

就算是真的有,那一個個身強力壯的勛貴家丁找上門來,雖然是笑眯眯的跟你說,可街坊四鄰都按了,自己也不好那麽與眾不同。

於是,這麽一份萬民書,就這麽新鮮出爐,擺上了天子的禦案。

可以說,這件事情從頭到尾,少不了這位成國公的鼎力相助,甚至於,任弘的這番作為,也說不定是受了他的指點。

這位成國公如此費心費力,卻只是想救任家這麽一個即將家破人亡的家族,也不知道圖的什麽,難不成,真的就是惻隱之心,想到了當初的自己?

不過,無論目的是什麽,但是總歸,這萬民書是遞上來了,任弘孝道至純的舉動,也有諸多百姓見證,名聲遠揚。

這件事情背後有沒有人操縱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事實已成,任家該如何處置……

“陛下,任弘的確孝心可嘉,但是國法在上,任禮所犯數條大罪,皆是抄家滅族之大罪,陛下不加株連,只改流放,且允任府上下六十以上老人留京奉養,已是天恩浩蕩,豈可再加寬恩?”

“若是如此,置國法綱紀於何在?”

朝廷上的政務,想要達成一致是基本不可能的,朱儀的奏本剛剛遞上去,立刻便有大臣站出來反對。

不過,奇怪的是,朱儀卻沒有開口反駁,而是稍停了片刻,似乎在等待什麽,果然,不多時,便又有禦史上前,道。

“陛下,任禮的確罪不可赦,但是,自古孝義尊親之道,乃治國之本也,任弘一片孝心,感天動地,令京師百姓為之傳頌,可見其德行可彰天下,如此至孝之人,若不寬恩,恐失萬民之望,還請陛下三思。”

這番話說的平平無奇,但是,隨著有大臣贊同對任家寬恩,朝堂上的氣氛開始熱鬧起來。

“陛下,臣以為不妥,截殺貢使乃是大罪,更何況,任禮還有殺良冒功之罪,若不嚴懲,則軍中綱紀難以嚴肅,恐令邊軍將士寒心,請陛下明鑒。”

讓所有人意外的是,緊隨其後的,卻是中軍都督府的都督同知,張輗!

隨著勛貴當中也有人表達了不同的看法,朝中的大臣們頓時開始各抒己見,涇渭分明的分成兩派,一派主張應該額外寬恩,以彰孝道,另一派則認為,國法綱紀不容輕忽,不應再加寬恕。

兩派人就這麽在朝堂上吵的不可開交,議論紛紛。

但是,站在前端的一眾大佬們,卻默默的對視一眼,眯起眼睛,將眼神同時落在了朱儀的身上。

這位成國公,復爵之後首次在朝堂上出手,便是不凡啊!

且不說從任弘為任禮收屍的一系列舉動,在京城上下造成的影響,單說是這朝堂上的奏對,這位年輕的國公爺,便比其他的勛貴們,手段高出了不止一籌。

剛剛的情景,要是往日的張輗或者焦敬,陳懋等人,作為上奏者,聽到有反對的聲音,一定會忍不住直接反駁。

這樣做當然沒錯,但是,卻很容易將政務問題,變成立場問題。

當某一陣營的聲音完全相同的時候,那麽,另一陣營必然持相反的意見,這是朝堂上最常出現的狀況。

往日裏,一旦有大批的勛貴主張某個方向時,文臣必然要出手彈壓,至於勝負之分,要看最後誰占理,誰能得聖心,或者是誰的力量更大,不一而是。

但是這種情況,往往就變得不可控了,這種例子有很多,明明就是一件單純的政務,可因為上奏的人身份原因,動用的勢力原因,到最後會演變成文武之爭,讓許多沒有利益牽連的大臣,紛紛下場,引發朝堂風波。

而這一回,朱儀顯然要聰明的多,他非常清楚,事情鬧得這麽大,朝堂當中,一定有憐憫任家的大臣存在。

如果他先說話了,那麽事情升級成勛貴為任家爭取利益,這些大臣礙於立場,不管心裏是怎麽想的,都不會再開口了,而且,立場之爭一旦發生,就復雜的多,難以達到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