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私情與大義(第2/3頁)

於謙一眼就看出了俞士悅的擔憂,苦笑一聲,道。

“仕朝兄放心,於某豈是那般沖動之人?”

“陛下你都敢天天招惹,何況這些藩王……”

俞次輔撇了撇嘴,一副你自己心裏沒點數的表情。

於謙愣了愣,片刻後,嘆了口氣,道。

“陛下和這些藩王,豈可相提並論?”

“於某是為了整飭軍屯,又不是要整頓宗務。”

“陛下胸懷天下,仁慈寬恕,偶有直諫,雖動怒意,卻始終留有余地,這一點於某清楚,各地藩王盤踞封地,經營多年,性情各不相同。”

“此次伊藩之事,陛下給我提了個醒,伊藩跋扈至此,亦可召伊王父子進京,化解伊藩困局,那麽,對於其他諸藩,自然也並無一定之法。”

“所以,仕朝兄大大可不必擔心,於某若能出京,自然是剛柔並濟,進退有據,不會魯莽行事的。”

這番話說的還算合理,不過……

俞士悅皺著眉頭,往書房外瞥了一眼,道。

“既然如此,那你將璚英叫回來做什麽?”

這……

於謙一時語塞,良久之後,他嘆了口氣,道。

“果然什麽都瞞不過仕朝兄的慧眼。”

“不瞞仕朝兄,此次出京,兇險難測,雖未完全確定,但是,我也想著,能夠一心為朝廷辦事,可璚英,冕兒還有康兒這幾個孩子,雖未入朝,可只怕待我離京之後,也會卷入朝爭之中。”

“所以我想著,過上幾日,讓冕兒帶著康兒,璚英,回三台山老宅住一段日子,對外就說,老夫人病了,讓幾個孩子回去探望探望,京中便只留幾個人手,守著府邸便是。”

於謙祖籍杭州西湖,三台山是於氏一族的祖地。

所以說,這就是下嫁的好處了。

要是於家結親的是同等地位的府邸,人家的兒媳婦,哪能說回娘家回娘家,說回老家回老家。

說到底,於謙再是一心為國,也是個有血有肉的人。

他自己身在朝堂,明槍暗箭經歷過無數,但是,自家的幾個孩子,卻始終不願他們卷入朝堂當中,受這勾心鬥角之苦。

俞士悅聽了這番話,心中一陣復雜,似乎是想到了什麽,問道。

“所以,你一直不讓於冕參加會試,就是在顧慮這個?”

這件事情,之前俞士悅就一直不明白。

於冕的才學能力,雖然不算上上之選,但是,中試的可能還是有的。

自從考了舉人之後,於謙一直都不讓於冕參加會試。

二人曾經談論過這個話題,但是,畢竟是於謙自己的兒子,俞士悅也不好過分幹涉。

這話問出,於謙的臉上,也閃過一絲愧疚之色,道。

“冕兒性格方正,但是變通不足,純良孝順,但是太過仁厚,沒有手段,若在尋常人家,考中進士,到地方做個知縣倒也無妨,總能牧守一方。”

“可偏偏,他有我這麽個爹爹,一旦入了官場,無數雙眼睛盯著他,仕途之上,必然危機四伏,他的性格,應付不來的,倒不如拿了舉人功名,安心在府中做學問的好。”

所以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如若是其他家族的子弟,有人做到於謙這個位置,入了官場,只會如魚得水,備受提攜。

但是,於冕不一樣,或者說,於謙不一樣。

以他的性格,如果於冕真的入了官場,他只會用對自己的要求,去要求於冕,而且,他絕不會違背原則,給於冕任何的提攜幫助,甚至於,來自故舊好友的提攜,於謙也會一律拒絕。

所以對於冕來說,他入了官場,不會得到來自於謙絲毫的幫助,相反的,就像於謙所說,他還會因於謙之子的這個身份,而受到刁難甚至是陷害。

官場上的手段無數,這些手段以於冕的性格,他應付不來,而一旦於謙出手助他,哪怕是正當反擊,那也正中了其他政敵的下懷。

朝局險惡,並非口頭說說而已。

於謙清正廉潔,一心為國,私德無缺,大德更是無虧,堪稱一句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可他也是人,也有私情,於冕若入了官場,便會成為他的軟肋。

所以,於謙只能將於冕按在府中,不許他出仕為官。

可即便如此,只要於謙一旦出京,肯定還會有人在於冕等人的身上做文章。

正因於此,於謙才想著,讓於康帶著於璚英回到老家呆上一段時日,不過……

“廷益,我覺得,你多慮了。”

俞士悅將茶盞擱在案上,望著於謙開口道。

“你若出京,定然是一路兇險,有人在京中動手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你能保證,於冕他們幾個,回到了杭州,便能安然無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