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二章:太上皇顯然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第2/3頁)

當時於謙曾經提過這個想法,但是,被天子擱置了,卻沒想到,這個時候天子趁機提了起來。

“東宮要備設幼軍,府軍前衛的空缺,要盡快補足,如此,才方便從中挑選最精英的將士,設幼軍營。”

“是……”

於謙點了點頭,但是,依舊有些一頭霧水,直到天子又補充了一句,道。

“禁軍多年以來,皆從世襲軍戶中選拔,一時要補充齊備,恐不容易。”

“這次補齊府軍前衛的空缺,兵部可以特令,從宣府,遼東等處邊軍中,擇身家清白,忠心可靠,且在瓦剌一戰當中立有戰功的官軍,經考核後選入禁軍。”

話音落下,於謙眨了眨眼,仿佛明白了什麽。

要知道,禁軍實際上屬於相對封閉的體系,大明實行的是軍戶制度,所以,大多數的禁軍,也都是世代傳承的。

當然,這並不代表,禁軍的戰鬥力不強。

事實上,除了有職位的禁軍之外,普通的官軍,只有軍戶的籍貫,具體要到那支軍隊,卻要看兵部的調動。

所以一般情況下,京中的軍戶都會優先被分到京營當中,只有在京營當中表現優異者,才能被選入禁軍。

如果說,邊軍想要進入禁軍,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需要首先在邊境立功,然後如果京營有空缺,會從各地選拔進入京營,然後,他們要在京營當中繼續脫穎而出,才能被選入禁軍,這個過程,就要復雜而漫長的多了。

可是這一次,天子特旨,可以直接從邊軍選拔,這中間,可就省去了許多麻煩。

不過,於謙關注的不是這個,他關注的是,是天子的後半句話。

要知道,天子雖然說是從‘各處邊軍’中選,但是,後面又獨獨說了‘宣府’,‘遼東’,那麽,最簡單的意思,就是說,主要從這兩處來選。

如果說,僅僅是因為這兩處地方是瓦剌之戰中的主力的話,恐怕有些說服力不夠。

要知道,除了宣府和遼東之外,大同城,倒馬關,紫荊關,乃至是陽和關,都是此戰的重要戰場,天子只說了這兩處,說明,這兩處和其他地方不同。

那麽,哪不同呢?

於謙心中隱隱有了猜測。

似乎是為了印證他的猜想,緊接著,他便聽到天子開口,道。

“按照往常的慣例,幼軍營設指揮僉事一人,鎮撫使兩人,如今既然朱將軍自請入東宮,那麽,便以朱將軍為府軍前衛幼軍營指揮僉事。”

“除此之外,命錦衣衛鎮撫使楊傑,兼任幼軍營鎮撫使,命旗手衛校尉孫勇,升任幼軍營鎮撫使。”

說著話,天子側了側身,含笑看著太上皇,問道。

“如此安排,太上皇覺得可妥當?”

朱祁鎮似乎是沒想到,朱祁鈺的反應這麽快,立刻就想出了反制他的辦法。

楊傑和孫勇,這兩個人,他自然都知道。

前者是大名鼎鼎的昌平侯府嫡子,前段時間,剛剛被朱祁鈺召見過,出宮之後,便被授予了錦衣衛鎮撫使的差事,還特意放到了於謙的身邊幫忙,重用之意,簡直毫不掩飾。

至於孫勇,這個的出身寒微,朱祁鎮本不該知道他的。

但是,有一件事,讓朱祁鎮印象很深,就是在他當初剛剛回京的時候,為了南宮護衛統領一事,曾經發生過爭執。

這個孫勇,就是當時的候選人之一,甚至於,如果不是最後他被調到了旗手衛,孟俊未必就能如願拿到南宮統領的位置。

雖然沒見過這個人,但是,後來袁彬對朱祁鎮說過,此人曾在瓦剌一戰當中立下大功。

倒馬關一戰,他死戰不退,憑借三千殘兵,力拒也先數萬人馬,守關三日,為紫荊關的兵力調動,爭取了充足的時間。

戰後敘功,他受到靖安伯範廣的賞識,被調入京營,隨後,很快就得了皇帝的青眼,被調入旗手衛任校尉,隨侍禦前。

不誇張的說,這個孫勇,是真真正正的,皇帝一手提拔上來的人。

這樣的人,皇帝都願意放出身邊,看來這回,是真的生氣了。

楊傑和孫勇,這兩個人,一個有背景,一個有戰功,兩相搭配,朱儀這個指揮僉事,想要徹底的掌控幼軍營,只怕是要難上加難了。

但是,這種情況下,朱祁鎮又不好提出什麽反駁的意見。

畢竟,他說要給朱儀升官,皇帝答應了,說要備設幼軍營,皇帝也答應了。

再繼續提要求的話,目的就顯得太明顯了,沒得自討沒趣。

於是,雖然知道朱祁鈺的用意,他還是不得不擠出一絲笑容,道。

“此事皇帝安排的甚是妥當。”

“那就好。”

朱祁鈺似乎也甚是滿意,點了點頭,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