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太上皇的感動(第2/3頁)

“臣謝陛下天恩!”

不過,就在眾臣都以為,這件事情到此為止的時候,卻聽得上首的太上皇再度開口,道。

“說起此事,朕倒想起來,當初先皇在時,曾為東宮備設幼軍,操習武事,如今,太子出閣在即,又有朱將軍此等精通騎射弓馬,家學淵源之臣入東宮輔佐,不妨便讓他來做幼軍統領,皇帝覺得如何?”

來了!

這番話一出,底下的一眾大臣,頓時打起了精神。

他們早就在疑惑,為什麽朱儀會如此執著於,要入東宮侍奉,甚至為此不惜眼睜睜的放過,讓成國公府復爵的機會。

現在看來,一切都不過是幌子,朱儀,或者說,太上皇真正的目的,就是幼軍!

怪不得,朱儀一上來,就旗幟鮮明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怪不得,他肯放棄這個大好機會,只為了進到東宮裏當一“侍衛”。

是了,憑朱儀在勛貴當中的身份地位,也就只有太上皇,才能讓他這麽做了。

畢竟,如今成國公府依靠於英國公府,而英國公府,則依靠於太上皇,再想想最開始的時候,太上皇話裏話外,要為春闈的“頭籌”求一個重賞。

種種跡象都表明,這一次,太上皇怕是早有預謀。

對於備設幼軍一事,站在文臣們的立場上,自然是不贊成的。

畢竟,還是那句話,幼軍和普通的上直衛不同,進入到幼軍當中的,除了世襲的禁衛,京營的精銳,還有就是各家的勛貴子弟。

東宮是儲君,是國本,是未來的天子,若是和這些人走的過近,難免再有勒石燕然之念。

當然,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太子過分親近勛貴,實際上,也並非文臣們想要看到的。

如果說,剛剛朱儀請求去東宮侍奉,還能算是個人的請求的話,那麽,為東宮備設幼軍,就是毋庸置疑的朝廷政務了。

所以,幾乎是毫不猶豫的,文臣列中,於謙便出言道。

“陛下,今日春獵,不宜商議政事,故而臣以為,和東宮相關之政務,還是待回到京師之後,再朝議商討不遲。”

應該說,當著這麽多人的面,於少保還是給太上皇留了面子的,但是,也委婉的點了出來。

和東宮相關的政務,需要上“朝議”商討!

但是事實上,這不過是借口而已。

只要對朝堂稍有了解的就知道,和東宮相關的政務,在朝廷所有的政務當中,算是最特殊的一種。

要知道,太子並非天子,所以,一般來說,太子影響朝政的方式主要有三種。

其一自然是特殊情況下,受命監國理政,這種情況在洪武,永樂年間,都出現過不少次,並不稀罕。

但是,如今東宮幼弱,而天子卻春秋鼎盛,所以至少十年內,這種情況應當是不會出現的。

其二就是比較正常的,也即是通過東宮屬官,在朝廷發聲,進而幹預朝政。

這種方式歷朝歷代都有,大多數的太子都是這麽做的,事實上,這也是太上皇一黨,一直希望太子早日出閣備府的原因所在。

至於最後一種,則是太子直接議論朝政,這種方式在很多時候,也很常用。

畢竟,太子在東宮期間,雖然不理政,但是卻會學習政務,既然要學習,自然就是要發表自己的看法的。

而且,太子的身份特殊,於臣下是半君,於禦前卻是臣子。

所以,在政務一道,太子亦可像大臣一樣,在皇帝面前發表自己的看法。

事實上,這也是太子在朝廷上亮相的必經之路。

出閣讀書,可不僅僅是跟民間私塾一樣,讀書識字,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如何處理政務。

這也就是,歷朝歷代太子最難做的地方。

太子是儲君,既然如此,就對社稷江山負有責任,普通的皇子可以閑雲野鶴,甚至是招貓逗狗,只要不被老爹拿鞭子抽,都無所謂。

但是,太子必須言行端正,而且,這還是最基本的。

出閣讀書之後,太子一項很重要的事務,就是要對經典,政務,史事發表自己見解和看法。

再說的直白些,其實意思就是,太子需要參與政務處理,但是,卻沒有絲毫的決定權,甚至於,太子本身對於朝政並沒有任何直接的影響力,只能通過其他的方式達到目的。

可尷尬就尷尬在,在沒有皇帝允許的情況下,太子手裏沒有真正的權力,卻必須要參與政務,而且和皇帝一樣,需要時時刻刻受到朝廷上下的監督,稍有差錯,就會招致科道言官的勸諫。

如果說太子受寵也就罷了,有皇帝在背後撐著,科道言官說什麽都可以不在乎,但是……

咳,即便是不談天家的特殊關系,如今的這位陛下,自己就是一位慎獨律己,聽言納諫(???)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