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告狀小能手(第2/3頁)

不然的話,怎麽解釋孫太後說的話,都和太上皇一模一樣呢?

這麽說的話,就能解釋的通了。

孫太後畢竟是太上皇的生母,所謂疏不間親,就算她老人家再顧大局,可畢竟對朝務不夠熟悉,太上皇的話在她老人家看來,肯定比外朝的這些人可信。

所以十有八九,太後她老人家,是真的相信了太上皇說的,覺得區區一個蒙古女子,無關大局,收留了也就收留了。

這麽想的話,孫太後的這道懿旨,就容易理解了。

要封一個曾經擄走太上皇的瓦剌首領妹妹當妃子,太後她老人家丟不起這個人,但是,既然太上皇堅持,又不是什麽大事,那就勉強給太上皇個面子,留在宮裏侍奉得了……

一眾大臣們自動還原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不由感到一陣頭疼,看來找孫太後下旨這條路,也徹底沒戲了。

眾人當中,唯有胡老尚書,眼中閃過一絲若有所思的神色,似乎隱隱明白了什麽。

不過,他一擡頭,瞧見天子似笑非笑的樣子,又迅速低下了頭,眼觀鼻鼻觀心,心觀地毯幾道紋,假裝自己什麽都不知道的樣子。

然而,即便已經是這樣,一旁的懷恩,似乎仍覺得有些不夠,繼續道。

“陛下,除了關於那蒙古女子的處置,聖母還有幾句話,讓奴婢轉告陛下和諸位老大人。”

這話一出,在場眾人頓時目光匯聚,就連天子也打起了精神,問道。

“什麽話?”

於是,在眾人注視之下,懷恩道。

“聖母說,太上皇當初禪位給陛下,就是相信,陛下能夠定國安邦,保祖宗社稷平安,如今朝中有諸多賢臣輔佐,大明能打的贏一次,就必定能夠打的贏第二次,她老人家相信,即便戰火再起,陛下和朝堂上的諸多朝臣,也能夠妥善應對……”

如果孫太後在這,一定會立刻氣不打一處來。

什麽叫她讓懷恩轉達的?

這番話的確是她說的,但是,當時是為了堵住懷恩的口,什麽時候讓他轉達了?

不過,這種小細節,顯然不是如今殿中的群臣所關心的。

或者說,即便是他們知道了,也不會在意,畢竟,這種話是不好亂說的,當著天子的面,懷恩必定是沒有膽子撒謊的。

所以,這番話的內容,遠比傳話的方式要重要。

只要是孫太後說的,那麽,即便不在此時此地,經由懷恩之口說出來,那麽,也會有其他的渠道傳出風聲。

總歸,是不會有假的。

而這番話的內容……著實是讓人聽起來感覺有點難受!

明裏頭這番話是在誇獎皇帝和眾大臣,能夠“定國安邦,保祖宗社稷”,但是實際上話裏隱含的意思就是,這麽點事情都處理不了,要你們幹嘛?

可是,兵者兇器,豈是隨口兩句話可以這般輕易脫口而出的?

且不談大明如今的國力尚未完全恢復,苗地戰亂不息,朝堂上又有諸般大事亟待處置,不宜貿然開戰。

就算是開了戰,能打的贏,可這上嘴唇一碰下嘴唇,死去的將士和百姓,可是難以估量的。

現在,太後她老人家一句“即便再起戰火,相信陛下和朝堂諸臣也可以妥善應對”,說的輕飄飄的,但是細細一品,怎麽聽怎麽讓人感覺不舒服!

因此,聽完之後,眾人的臉色都頗不好看,片刻之後,首輔王翺道。

“陛下,聖母此言差矣,朝廷之事繁復龐雜,牽一發而動全身,自當小心謹慎,保社稷宗廟平安,自是臣等應盡之責,但是,若能獨善其身,不被卷入草原戰火,我大明又何必上趕著去呢?”

“聖母深居宮中,恐對社稷朝局之事不甚了解,故而所言有所偏頗,臣以為,還需將此事再對聖母稟明,那蒙古女子留在南宮一事,尚需斟酌。”

王翺這話說的不算委婉,甚至可以說是大膽,但是,在這個特殊的場景下,卻可以理解。

要知道,孫太後剛剛的那番話,大臣們只是捎帶著的,最核心的指責對象,應該是如今坐在禦座上的天子。

不然的話,她老人家也不會特意強調“當初太上皇禪位給皇帝,就是相信皇帝能夠定國安邦”,這句話反過來說,就是如果皇帝不能定國安邦,那何必接這個皇位?

因此,底下大臣們聽到這句話的第一時間,就是擔心天子會因此而震怒,若是如此的話,只怕局面會鬧得更加難看。

所以,王翺搶先將話說出來,便是為了避免這話由天子來說,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緊接著,沈翼也跟著道。

“不錯,陛下,聖母畢竟長久在後宮之中,想必是一時不察,未能明晰個中情由,所以才下了這道懿旨,相信只要陛下對聖母將其中根由解釋清楚,聖母定能明白事理,回心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