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請開始你的表演(第2/3頁)

“至於民間所謂物議,臣這些日子亦有耳聞,其中頗有一些,是落第舉子在以此泄憤,固然其中有真正為此事不公感到憤怒的舉子,但是,這些士子們,也不過是道聽途說而已,未必便能知曉事情真相。”

“尤其是關於蕭镃和程宗之間的關系,臣已經以都察院的名義,發文向程宗所在的地方衙門求證,調查程宗求學以來,是否和蕭镃曾有過交際往來,待地方衙門回文之後,一切情況明晰,再行處置不晚!”

這話說的算是有理有據,尤其是,從陳鎰這麽一個科道之首的大總憲口中說出來,本身就代表著很強的態度。

陳總憲平時只是不顯山不露水的,但是,能夠穩坐科道之首,他本身在言官當中的威望是極高的。

這番話說下來,不少躍躍欲試的禦史,不由都露出了深思的神色,剛剛義憤填膺的禦史們,也有不少面面相覷,面露猶豫之色。

但是,這是對於普通的禦史而言的,對於朝堂上的重臣們來說,在聽完這番話之後,他們的神色頓時一動。

陳鎰會有這番表態,並不讓人意外。

要知道,陳鎰雖然性情秉直,但是,並不莽撞,也不是那種不知輕重的人,正常情況下,到了他們這種地步的人,除非萬不得已,不然是不會跟天子發生正面沖突的。

作為最容易得罪人的科道官員,在這一點上,陳總憲自然更加小心謹慎。

回顧往昔陳鎰所做的事情,從最開始的左順門跪諫,到後來的羅通之事,陳總憲都在竭力的平和天子和科道之間的關系。

所以,這次自然也不會例外,蕭镃的事情,早處置晚處置,並不算是什麽太大的原則性問題,天子既然點了他出來,那麽,陳鎰會壓一壓科道如今過分激動的情緒,是正常的事。

但是,引起他們注意的,是陳鎰的最後一句話。

他說都察院已經發文,開始調查程宗的人際關系和過往經歷,所以不必著急處置蕭镃。

這說明什麽?

那自然是,都察院對於這件事情,早已經著手開始調查,而且,並不是像以前一樣流於表面,而是真真正正的下了決心和手段去查的。

更重要的是,雖然陳鎰沒有明確表示出來,但是,他去調查程宗,其實很大程度上就表明,他對於現如今輿論和流言當中,對蕭镃的這些指控,是持懷疑態度的。

換而言之,這位科道風憲的大長官,對蕭镃隱隱約約,是帶著幾分回護的。

但是,這並不正常!

都察院獨立於六部之外,理應對於朝廷的任何官員,都不偏不倚,陳鎰作為左都禦史,他平素也和蕭镃沒有什麽交情。

說白了,蕭镃這個翰林學士,雖然在旁人看來是清流華選,近侍之臣,但是,放到七卿的眼前,還差點分量。

所以,以他的身份地位,並不值得陳鎰回護,更重要的是,陳鎰雖然是科道官員,但是,殿試的事情發生到現在也沒幾天的工夫,所有人掌握的情況基本都差不多。

至少目前為止,並沒有出現什麽對於蕭镃來說有利的證據。

那麽,陳鎰的做法,就值得讓人思量了。

要麽,是陳鎰已經掌握了什麽別人不知道的情況,能夠證明蕭镃的“清白”,要麽就是……

站在最前端的一幹大臣眸光一閃,心中大約有了猜測。

在這朝堂之上,能夠勞動陳鎰花費這麽大心思的,也就只有如今高居九重的天子陛下了。

那一日,他們都已經離開了宮中,但是,陳鎰卻被留了下來,天子到底對他說了什麽,無人知曉。

但是,從陳鎰如今的態度,大約也可猜得出來,天子在這件事情上的態度到底是什麽……

於是,眾臣神色各異之下,大理寺杜寧率先出面,開口道。

“陛下,臣以為總憲大人所言甚是,此事涉及朝廷重臣,不可不慎,還是當辨明事情真相之後,再行定奪,臣請陛下允準,由都察院牽頭,大理寺,刑部協同,共同調查清楚此事真相!”

此話一出,殿中的議論聲再起。

與此同時,不少人的目光,開始在杜寧和江淵之間逡巡起來,露出一副看好戲的神色。

在場的大多數人,的確未必知道內情,但是,小道消息總是有的。

蕭镃倒了之後,最大的懸念就在於,誰來繼續接任翰林學士一職。

雖然說如今的翰林院大不如前,但是,那畢竟是清流華選,近侍之臣,份量還是有的,朝堂上下,自然也各有猜測。

其中,風頭最勁的,自然就是杜寧和江淵二人。

而且,他們二人也的確有實力有背景,王翺和陳循的奏疏,都不是密奏,通政司留有副本,朝堂上也有不少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