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所以這是交換?

英國公府,在眾人的注視當中,朱小公爺神情堅定,態度堅決,一副要為東宮利益死不旋踵的模樣,惹得眾人一陣羞愧。

不論激進與否,但是,成國公府敢冒這個風險,至少就說明,朱儀在對待太子殿下和太上皇的事情上,是足夠盡心盡力的。

當然,感性歸感性,理性歸理性。

感動過後,在場的眾人還是再次評估起朱儀所說的可能性。

很顯然,這本奏疏,朱儀並非臨時起意,從他剛剛所說的話裏,其實也透露出了一些東西。

從動機上說,毋庸置疑的是,朱儀這麽做,核心目的就是想要拿回成國公府的爵位。

畢竟,東宮出閣乃是國之大典,意味著儲位真正邸定,應當普天同慶,賞賜群臣都是最基本的,如果隆重的話,甚至還會大赦天下。

如果朱儀說的是真的,那麽,雖然在廷議之前他沒有明確的向楊家表明態度,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基本保持了中立。

這種情況下,無論朱儀是出於何種動機,楊家該給的回報,是不能少的,這是在勛貴圈子當中立足最基本的信用。

成國公朱勇之罪本來在朝中就有爭議,如果說有楊洪這樣的大將出面替他辯駁,再加上成國公府有推動太子出閣的功勞,多方面合力之下,拿回爵位是大有可能的事。

而且,不要忘了,東宮出閣的儀典,最難的一關,也就是廷議那一關已經過了,現在就是流程卡在禮部而已。

如果說禮部不怕被天子穿小鞋的話,完全是有能力快速的推進這件事的,如今禮部的大宗伯胡濙,正是朱儀的嶽父。

雖然說,這個老狐狸現在看似在朝廷上明哲保身,但是,但凡稍微對他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這位胡尚書,絕不是什麽怕事的人。

別的不說,上次當廷將李賢丟去南京,便是明證。

說白了,他不願意得罪人,但是,也不怕得罪人,這其中,甚至就包括如今的天子,不然的話,憑他的身份地位,朝堂上如今又哪輪的是王文和於謙來出風頭。

甚至於,正因為他平素不常開口,所以,一旦他要做什麽,那麽即便是天子,也是需要認真對待的。

往常的時候,胡濙在成國公府的事情上保持緘默,不是因為他怕事,而是從他的角度出發,覺得在那個時間,不適合也很難做成。

換句話說,胡老大人但凡出手,就要能拿到足夠的回報。

而這一次,有太子出閣的時機,有楊洪上疏辯駁的由頭,也有名正言順的法子,成功的概率比土木之役剛剛發生時大大提高。

所以,可想而知的是,如果朱儀真的去找胡濙通氣,他大概率是不會拒絕的。

有了他的幫忙,至少太子出閣的事,就能成了大半。

真正難的是幼軍的事!

前頭說了,從太宗朝到宣宗朝,將幼軍交到東宮的手中操練,都是天子的恩寵,並不是定制。

既然如此,那就意味著,這件事情完全要看天子的心意。

鑒於如今天家特殊的關系,在場的重任都心知肚明,或許明面上看來,天家兄友弟恭,和樂融融。

但是實際上,天子所做的只不過是表面功夫而已,真正涉及到一些敏感的權力,譬如議政權,軍權,人事權的時候,天子始終都罕有讓步。

從太上皇歸朝時,南宮的一幹宮女內侍,到羽林後衛的遴選和統領的任命風波,再到逼迫太上皇當眾宣布不會幹預朝政。

樁樁件件,都淋漓盡致的昭示著這一點。

毫無疑問,幼軍同樣如此!

血脈關系是割不斷的,這是所有人都明白的一點,所以實際上,東宮的存在,大有可能會成為太上皇權力的延伸。

只不過,儲君之事十分復雜,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禮法的束縛,所以天子不好明面上阻攔,只能暗地裏使些絆子。

但是,就算攔不住東宮參政,可幼軍這種可給可不給的權力,天子是必然不會給的。

這也是眾人一直都沒有想過這件事情的最大原因。

然而,朱儀的話卻給他們提了個醒,現在,的確是提出組建幼軍的最好時機。

盡管,這個最好時機,也沒有多好就是了……

朝廷如今雖然通過了整飭軍屯的章程,但是,就像焦敬他們之前打算的一樣,朝廷確定大的方向只不過是第一步而已,這件事情真正困難的地方,從來都不是在廷議上。

還是那句話,整飭軍屯如果那麽容易的話,那麽朝廷早就動手了,根本不會等到現在。

所有的政令,都得要能夠推行下去,才算是成功。

而整飭軍屯的章程,最大的難點,事實上就是整個武將體系從上到下明裏暗裏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