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治國之道

朝堂之上,不少大臣都將這件事情按在了東廠和錦衣衛的頭上。

畢竟,這兩大衙門,是天子手中刺探情報,監察百官的利器。

但是實話實說,在這件事情上,他們實在是錯怪東廠和錦衣衛了。

廠衛的確有不少消息渠道,但是,也沒工夫去管一個還沒入仕的舉人。

就算查到了周鑒和彭華之間的關系,也不會無緣無故的拿這種小事去打擾天子。

朱祁鈺之所以知道這件事情,是因為……周鑒說的是實話!

在這個時間點上,彭華和周鑒的關系擺到台面上來,所有人都會覺得,周鑒是徇私點了自己的老師入仕。

但是,朱祁鈺清楚,並非如此。

彭華此人,確有真才實學。

說起這二人的關系,其實也很有趣。

要知道,周鑒今年已經四十九歲了,但是,彭華卻才十九歲。

二人年齡差距如此之大,彭華反而是周鑒的授業老師。

這種奇怪的關系,自然是另有隱情的。

周鑒出身並不算好,他的祖父周富甚至迫於生計,入贅了當地的富戶家中,以至於全族不得不改姓為歐陽。

在周鑒人生的前半輩子,他都叫歐陽鑒。

歐陽鑒年少英才,二十歲便中舉人,但是,他的天賦也僅止於此。

中舉之後,他八次參加會試,八次落第,郁悶之下,已經開始在各種奇奇怪怪的方面找原因。

當時,他找人算了一卦,說是因為他全族入贅,辱沒了祖宗姓氏,所以上天懲戒,令他難有功業。

於是,為了能夠登第,歐陽鑒便開始想辦法改姓。

但是,入贅的是他祖父,已經這麽多年過去了,想要把姓氏改回來,歐陽氏一族的老人們,也必然不會同意的。

郁悶之下,歐陽鑒到江西遊學,結識了剛剛十五歲的彭華。

和出身貧寒的周氏不同,彭氏一族乃官宦世家。

彭華的曾祖彭復安便是遠近聞名的大儒。

祖父彭同升官至禮部尚書,其父彭貫,為正統元年進士,官至浙江提刑按察司僉事。

除此之外,彭華還有一個堂兄,名為彭時,乃正統十三年的狀元!

因此,在結識了彭華之後,歐陽鑒一方面深感彭華的才學出眾,另一方面,也想借彭氏一族之力。

既為改姓,也是看中了彭氏一族在科舉考試上的多年經驗積澱。

於是,他便拉下老臉,對彭華執弟子之禮,甚至於,還正經八百的行了拜師禮。

隨後,以師命難違為借口,順順利利的改回了周姓,又想法子在彭氏的族學裏頭研習了大量的會試技巧,終於在四年之後,第九次會試當中,順利考中了進士。

所以,說彭華是周鑒的授業恩師有水分,但是,師徒的名分是實打實的,而且,周鑒的確借了彭氏多年的積澱,否則,他還真不一定能夠順利步入仕途。

這些內情,朝中眾人並不知曉,但是其實,要是知曉了,只怕對周鑒的懷疑會更深。

畢竟,彭時和周鑒雖然年齡差距不小,不可能教他什麽,但是,彭氏對周鑒的恩德,是實實在在的。

誰說得準,為了報恩,周鑒會不會做些什麽呢……

其實,前世的時候,彭華在鄉試中被周鑒點為亞元,並沒有掀起太大的風浪。

真正讓他們的關系被朝中所知的,是後來彭華在會試當中一鳴驚人,以會試第一名的成績進入殿試,奪得了當屆的會元,這才讓他們的關系被人扒了出來。

但是,那個時候,他們的關系反而成了正面典型。

畢竟,周鑒就算能擺弄鄉試,但是禮部主持的會試,他是決然幹預不了的,所以,彭華能在會試當中取得第一,足以證明他的鄉試亞元名副其實。

如此一來,彭華是周鑒的授業恩師,周鑒是彭華的座師,二位互為師徒,一時成為美談。

但是,如今的彭華,畢竟還沒有來得及參加會試!

因此,周鑒哪怕此刻心中坦蕩,也擋不住其他人的質疑。

一時之間,朝臣們望著周鑒的目光,也多了幾分曖昧不清,與此同時,好幾個和周鑒一樣想要站出來的言官,也遲疑了起來。

雖然說周鑒和彭華之間的關系並沒有刻意隱瞞,但是,這種小細節,天子都能清清楚楚,那麽,對於他們,天子又該知道多少呢?

官場是個大染缸,誰又敢拍著胸脯上,自己一輩子沒有幹過一件不合規矩的事情呢?

質疑天子沒什麽,這是科道官員的本分。

但是,要是被天子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將自己曾經犯過的錯揭出來,在朝堂之上,小錯也可能變成大錯。

就像現在的周鑒,他固然有可能是真的為國掄才,未徇私計,但是,悠悠眾口,單憑他一個小小給事中的一句問心無愧,如何能堵得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