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荒謬,但無奈!(第3/3頁)

為了所謂的“迎復之功”,冒著掉腦袋的風險跑去宣府?

他難道不知道,自己就算是去了,也不過最多就是有護衛的功勞而已,相比於他擅離職守,這點小小的“功勞”,根本就得不償失。

這個說法,一看就是假的。

不僅是假的,而且敷衍的緊。

但是,林聰卻沒辦法否認。

一如剛剛舒良說,他調兵圍府,是見到了大同城外,護衛攔截李賢所以仿效之一樣。

這個行為解釋起來十分荒誕,但是,卻不能駁斥。

舒良雖然說如實回答,但是,他到底還是諱言了,盡管這種諱言,已經幾近於明晃晃的說出來了。

所謂劉永誠貪功所以跑去宣府,一看就是個假說法。

但是,戳穿假說法的代價,是將真相翻出來。

真相是什麽?

當然是劉永誠受了太上皇的召見,所以才從甘肅趕往宣府。

而舒良,他作為東廠提督,手持著天子的中旨,是去抓劉永誠的。

那麽,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就產生了。

到底是遵循太上皇的旨意,讓劉永誠留在宣府,還是遵循天子的旨意,將他鎖拿回京。

所謂怕劉永誠“惱羞成怒”,“挾持太上皇”,不過是無稽之談,劉永誠哪來的那個膽子。

真正的原因是,如果舒良沒有帶齊人手,劉永誠必定會被太上皇截留。

到時候,天子的中旨成了擺設,這才是舒良不可接受的。

所以,荒謬的表象下,藏著的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具體的表現,就是雙方的旨意出現了沖突,該如何解決。

舒良的解決方法是……當太上皇的旨意不存在。

我不知道,我沒聽過,太上皇怎麽會下這種旨意?

這種理由很荒誕,但是卻的確是一種解決方法。

如果說林聰,戳破了這個表象,那麽無異於,要在太上皇沒有到京之前,將這種矛盾擺在了台面上。

所以,舒良說,他可以說出真相,但是,你們,承不承擔的起呢?

這位舒公公,一口一個“邊境重鎮”,“手握重權”,離開駐地需要“朝廷下令”,“天子允準”,“交卸軍務”,就是要死死的將所有罪名,都栽到劉永誠的身上。

而很顯然,林聰沒有這個魄力,掀起這麽一場朝局動蕩。

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的,這種大事,該操心的是六部七卿的老大人們,擅自在朝堂上開啟這種爭論,無論結果如何,他都會被攪的粉身碎骨。

林聰的臉色陰晴不定,遲遲沒有開口,殿中的氛圍,也悄然開始發生了轉變。

禦史們原本的氣勢洶洶,如今也弱了不少……

於是,在安靜了片刻無人說話之後,遲遲沒有發聲的大佬團當中,終於站出來了一人。

內閣首輔,王翺!

老大人移步出列,來到殿中,拱手稟道。

“臣以為,此事詳情已明,舒良調兵圍府,強闖行宮,固然不妥,但是一則有太上皇諭令負責外圍護衛,二則有劉永誠潛藏威脅,雖說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法,但舒公公行事確實不妥,理當懲處。”

“至於甘肅鎮守太監劉永誠,未得朝廷命令,擅離職守,論罪當斬!”

“宣府總兵官陶瑾,提督大臣耿九疇,未察實情,亦當下旨斥責,請陛下明鑒。”

涉及到了天子和太上皇權力限度的問題,的確也不能在任由朝堂上爭吵下去了,所以,王翺這個時候出面,恰如其分。

與此同時,他開口說話,也代表著內閣的最終態度。

殿中依舊沉默,大佬們沒有人出言反對,底下的禦史們,雖然不甘心,但是,也知道分寸,只得按下心中的不滿,默默無言。

於是,朝堂之上的意見勉強形成統一,剩下的,便是天子的最終決斷。

所有人都凝神屏息,望向了禦座上的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