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順利的有些不正常(第2/3頁)

果不其然,在片刻的沉默之後,王文也開口道。

“陛下,話雖如此,但是太上皇駐蹕宣府,的確不是長久之計,當盡快迎回,行儀典,送南宮,方是正理。”

這其實算是比較客觀的選擇了。

就像在召見群臣之前,成敬想問但沒有問的一樣,如果單純從利益的角度出發,盡快將太上皇迎回京城,然後督促他老人家下詔罪己,將大政之權徹底奠定下來,才是最大的正事。

在這一點面前,其他的一切,都可以稍稍讓步。

所以,哪怕大同城外,太上皇執意要用那些蒙古護衛,朝中也都裝聾作啞,沒有人多說什麽。

事有輕重緩急,不能掂量不清楚。

天子的神情明顯有些不悅,但是,王文的面子,他的確還是看的。

於是,沉吟片刻,天子問道。

“既然如此,諸卿覺得,應該如何說服太上皇,早日回京?”

總算是讓天子把這個彎給拐過來了,老大人們紛紛松了口氣。

旋即,胡瀅再度開口,道。

“陛下,太上皇逡巡宣府,無非是因為,在土木堡一祭,觸景傷情,心有愧疚,既然如此,不妨陛下和聖母各修書一封,命朝中大臣送去,對太上皇開導一番,或許,便能紓解太上皇心中郁結。”

這當然是胡說八道!

雖然於謙的話中語焉不詳,但是,在場的群臣,哪個不是跟太上皇打過多年交道的。

指望這位主因為心懷愧疚,所以不肯回京?

呵呵……

再聯系到東廠太監舒良前段時間匆匆離開,趕往宣府,他們哪還猜不出來,這土木祭奠,到底是怎麽回事。

想也知道,太上皇的性子,受了這麽大的氣,必然不會善罷甘休。

所以,這個時候,他老人家需要的,只是一個下得去的台階。

這個台階給皇帝來給,得宮中的聖母皇太後來給。

太上皇既然喊出了心有所愧,所以請天子去其帝號,罰去守陵,那麽,要給他台階,自然是要從親親之誼,孝道人倫的角度出發。

宮中聖母仍在,太上皇謫居祖陵,豈非不孝?

皇弟數遣使臣,殷殷所盼,若因心中之愧,逡巡不歸,豈非不悌?

老大人們心裏都有底,這位太上皇是好面子的。

這兩份“家書”送過去,便算是給足了他老人家面子,只要太上皇不是鐵了心的,真的要回鳳陽祖陵去,就該就著這個台階下了。

唯一需要顧慮的是……

天子願意做出這樣的讓步嗎?

老大人們再次眼巴巴的望著天子,卻見天子沉吟片刻,道。

“修書一封,倒是無妨,不過,該派誰前去呢?”

看著天子認真的神色,老大人頗有些不適應,他們本已經想好了,該如何苦口婆心的勸諫天子,卻不曾想,天子竟真的就這麽答應了。

殿中沉寂了一瞬,接著,寧遠侯任禮站了出來,道。

“陛下,臣願往!”

應該說,自從張軏死了之後,英國公府的確安分了不少。

盡管張輗也被從京衛指揮使司,調到了五軍都督府中,但是他不僅沒有給任禮起沖突,反而盡心盡力的幫助任禮掌控中軍都督府。

在他的幫助之下,任禮現在在軍府當中的威望,一日勝過一日,原本和英國公府親近的勛貴,也和寧遠侯府,走動的頻繁的很。

所以,任禮現在算是徹底綁上了英國公府的船。

就在舒良和於謙的文書送到京城的同時,陶瑾的密信,自然也送入了英國公府當中。

所以,任禮理所當然的得知了,在宣府城中發生的一切。

看完之後,他們便感到一身冷汗。

當時舒良的場景,他們完全能夠想象,一旦舒良腦子不清楚之下,做出什麽過激的舉動,那麽太上皇的安全實在難以保證。

陶瑾那邊,有耿九疇掣肘,不可能調動大規模的官軍,單憑使團的護衛,實在是難以令人放心。

所以,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任禮和焦敬等人,就有了打算,要親自趕去宣府,至少先保證太上皇的安全。

畢竟,有舒良這麽一條瘋狗在宣府晃蕩,著實是令人不安。

任禮說完之後,跟著過來的幾家勛貴,也紛紛道。

“陛下,如今太上皇心思沉郁,正當時該有足夠分量的大臣前去,才能有所效果,任侯戰功卓著,一心為國,正是合適人選。”

這就是任禮帶他們過來的原因,撐場子!

雖然說,上一次營救張軏敲登聞鼓的事情,讓諸多勛貴都受了罰,但是所謂盤根錯節,不是說說而已。

英國公府一系的勛貴,各自牽連很深,姻親關系,父輩交情,子輩的前程,糾纏在一起,想要脫身根本就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