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受國之垢(第3/3頁)

只怕此刻,朱祁鈺接到消息的同時,朝中的諸大臣,也該接到消息了。

不出意外的話,此刻懷恩應該已經見到,從宮外趕來的諸大臣了……

此處沒有旁人,成敬猶豫了片刻,也就大著膽子點了點頭。

按理來說,他不該質疑天子的決斷。

但是,疑惑就是疑惑,對於成敬來說,無論疑惑還是認同,他都會毫不遲疑的執行,但是,他的疑惑並不會因此而消失。

司禮監掌印太監,不是一個只會執行命令,完全不會思考的人,能夠勝任的了的。

事實上,在成敬看來,將罪己詔落到實處,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至於大同城外,太上皇和迎復的大臣發生的沖突,他是否要用蒙古護衛,都是小節。

甚至於,這種事情發生的越多,群臣越是會對太上皇離心,對於天子來說,反倒是好事。

完全沒有必要,現在就把最終的儀注和草詔給亮出來,縱然是逼迫太上皇去了土木堡祭奠。

但是同時,也讓天子陷入了被動之中,甚至於,從客觀上來說,還替太上皇挽回了一些聲名。

對於成敬的這個疑問,朱祁鈺沒有說話,指了指自己的心口,道。

“朕心難安!民心難安!”

土木堡之變,最無辜的人,便是那二十萬白白犧牲的將士們。

朱祁鈺當然能夠冷靜的衡量利益得失,但是,有些事情,並不能僅僅看利益。

雖然常言道帝王無情,但正如道家所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帝王的無情,並不是冷漠自私的只為自己考慮,該是胸懷大愛,澤被萬民,為政以德,以本仁育萬物,以本義正萬民。

二十萬戰死的官軍將士,如果不能絲毫觸動朱祁鈺這個天子的心弦,那麽,他和朱祁鎮有何區別?

所以,那二十萬將士,需要這一祭!

這不僅是朱祁鎮虧欠他們的,更是大明虧欠他們的,朱祁鈺接下了這個皇位,成為了大明的君王,也就接下了這份因果。

為了了結這份因果,不僅他要逼朱祁鎮去祭,他自己也要祭奠,所以這三日,他素食玄衣,焚香靜坐,虔心以慰二十萬英魂往生。

這一切所為者,但求己身心安!

土木之役,盡管國庫捉襟見肘,但是,朱祁鈺依然堅持厚賜所有戰死的官軍,該襲傳職位的一律襲傳,立過功的一律晉封,該有的賞賜,該有的榮耀,他都給了。

所剩的,便只有大明欠他們的一句道歉,這句話,必須要朱祁鎮來說!

這一祭,因果了結,土木之役,才算是真正圓滿。

至於第二點……

還是那句話,天子當胸懷博大。

放任朱祁鎮一路丟人現眼,變著法的逃避錯誤,固然,會讓他的形象進一步被敗壞。

但,敗壞的僅僅是他的形象嗎?

不,真正失去的,是萬民百姓,對於朱家的信任,對於朝廷的信任。

對於萬民來說,高高在上的政治,尊貴的太上皇,乾綱獨斷的陛下,距離他們都太過遙遠。

他們看到的,是朝廷出兵二十萬,全軍覆沒,但是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哪怕是認一句錯,給個說法。

百姓們是很容易滿足的,他們期待公理,期待青天,期待聖明天子,他們所需要的,僅僅只是一個道歉。

土木一祭,挽回的不僅僅是朱祁鎮的形象,更是大明朝廷的形象。

所以,哪怕這會使朱祁鈺自己陷入些許被動,又有何妨呢?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雖然天子所言,只有短短的八個字,但是,成敬何嘗會聽不懂?

這八個字,重逾千鈞,讓成敬心中百感交集。

深深的叩首在地,成敬的聲音從內而外透著一股崇敬,道。

“聖德之君,無過陛下!內臣,為天下賀!為萬民賀!”

朱祁鈺沒有說話,將兩份文書,擺在檀香燃盡的香爐前,對著歷代祖宗的牌位,俯身三拜,然後轉身,邁出了奉先殿。

外頭,懷恩已經匆匆趕回,在門口不斷的張望著。

“皇爺,六部,內閣,都察院,還有範都督,任侯,焦駙馬等一幹人等,皆在外求見,除此之外,宮外也多了不少的官員和各家的仆役,都守在外頭,等候消息……”

見天子邁步出來,懷恩立刻急急的稟報,他出去的時候,其實已經有所準備,但是也沒想到,場面會這麽大。

然而,天子只擡了擡手,臉上的平靜和自信,便頓時讓懷恩有些驚慌的心緒安定下來。

“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