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儀注

乾清宮,下了早朝,如常舉行了經筵講讀。

朱祁鈺按部就班的用了午膳,小憩片刻,開始處理朝政。

於謙是個有分寸的人,他將軍報直送禦前,就是看出了,天子沒有要阻攔此事的意思。

所以,朱祁鈺也就順水推舟,當廷讓成敬把軍報讀了出來。

不得不說,這個消息一出,可謂是舉朝歡騰,群臣奔走相告,短短半日的時間,就傳遍了整個京城。

朝野上下,無論是大臣還是普通的百姓,都在為君父即將歸朝而感到高興。

但是歡欣之下,卻也重新醞釀著不平靜的風波。

成敬輕手輕腳的走了進來,將手裏的奏本放在禦案上,稟道。

“皇爺,禮部胡尚書進了新的儀注。”

略停了停,眼瞧著天子張開了眸子,成敬又補充道:“沒送內閣,直接遞進來的。”

聞言,朱祁鈺臉上總算是提起了些興趣,擡手將奏本翻開,掃了一遍,瞧見上頭果然沒有內閣的票擬,便笑了笑道。

“他倒是不怕得罪人……”

三品以上的官員,基本上都有直奏之權,這是和早朝制度直接相關的,能上朝就代表能直接見到皇帝,也就可以越過所有的部門,直接呈遞奏本。

但是事實上,真正會這麽做的人不多。

早朝是用來商議政務的,直接呈遞奏本,相當於突然襲擊,這種局面下,朝臣們摸不清楚路數,大概率會暫時擱置,拖延下去。

大事直接遞上去又決定不了,小事直接遞上去,天子也煩,還得罪內閣那些負責票擬的老大人,可謂吃力不討好。

不過,這次禮部的這本奏疏,情況又不一樣。

這兩個月朝堂雖然平靜,但是也不是沒有爭執,圍繞的核心一點,就是關於太上皇的迎歸儀注。

胡濙是個一點就透的老狐狸,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他心裏跟明鏡似的。

所以,那天得了吩咐之後,他回去就召集了禮部的堂官,一絲不苟的制定了一套無比復雜的“迎歸”禮節。

但是誰料到,奏本遞到了內閣,卻遭到了反對。

至於理由,也很有意思,覺得儀程太過繁復,勞民傷財,認為只需出迎至東安門即可,同時,祭天,祭祖也都可免去。

這件事情,在朝堂上著實吵了兩次。

胡濙得了朱祁鈺的授意,自然是堅持的很,擺出了“兄弟情深,孝悌有義”的理由。

但是,依舊有不少的大臣,持反對意見。

內閣算是相對比較溫和的,只是提出儀程繁復,勞民傷財。

翰林院這邊,就更加直接,認為區區迎復之禮,如此鄭重過於逾制,不合禮法。

當然,還有更尖銳的意見,來自於科道官員。

他們毫不避諱,直接指責禮部,此舉是在給太上皇難堪!

要知道,太上皇南歸,固然是喜事,但是,說到底,那也是因為土木之敗,被人虜去,大明費了千辛萬苦的努力,才最終接了回來。

值得高興不假,但卻不值得炫耀。

“……陛下及太上皇兄弟之情,臣等敬佩不已,然凡事皆有限度,太上皇雖得南歸,但非凱旋而回,實則千辛萬苦,方得天家團圓。”

“禮部所擬儀注,恭請陛下率眾臣出迎京郊,浩浩蕩蕩,驚動萬民,祭天拜祖,聲勢浩大,此非禮敬太上皇,實乃暗含羞辱之意,伏惟陛下明鑒,莫受其擾。”

禮部的奏本剛上廷議,朱祁鈺就接到了各種各樣的奏本,表示反對的態度。

有委婉的,也有直接的。

朝廷當中,畢竟還多的是敢說實話的人。

但是,胡濙也不是好惹的,老大人歷仕數朝,平時不發脾氣,可不代表自己軟弱可欺。

當著早朝上,直接就一條條駁了回去。

那架勢,一點都不像是平時睡不醒的樣子。

於是,最終吵著吵著,事情就只能暫時擱置下來,畢竟也不是什麽著急的事情。

可現在不一樣了,隨著這份軍報的發回,太上皇的歸期已經有了確定的日子。

這件事情就不能拖下去了。

剛剛在早朝上,軍報讀完之後,朱祁鈺倒是問了問禮部,有沒有修改後的儀注呈上。

當時,胡濙還沒什麽反應,只說禮部還在商議。

結果轉頭下了朝,立刻就送了過來。

而且,比上次呈上來的,還要復雜繁復的多!

這明顯是早就準備好了。

但是,他老人家不在早朝上拿出來,也不經內閣呈遞,擺明了自己的態度就是……

老子懶得跟你們這幫人多廢話,迎歸儀典禮部就是要這麽搞,愛咋咋地,不服憋著!

成敬在一旁垂手侍立,一邊將天子面前的茶盞重新沏滿,一邊說道。

“皇爺您不知道,這奏本是大宗伯遣了禮部的郎官,直接送到內臣手裏的,也不知那郎官是不是得了吩咐,偏巧在內臣去內閣取奏本的時候,將內臣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