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處理結果

翌日,是每旬一度的常朝,按例,在京文武官員,七品以上俱要參加。

一大清早,天還沒亮,老大人們就候在午門外頭,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小聲的議論著。

京城當中從來都藏不住什麽消息。

更何況,叩闕雖然被按了下來,但是,當時參與的人那麽多,在都察院外頭鬧得動靜又那麽大。

短短的一天時間,滿朝上下就都知道了,某左副都禦史圖謀不軌想要煽動叩闕,邀名買直。

結果到最後鬧了個虎頭蛇尾,被總憲大人和於少保當街呵斥,不僅好不容易拉起來的一幫官員作鳥獸散,而且自己也搭了進去,被錦衣衛丟進了詔獄裏頭,怎一個慘字了得?

和此事無關的老大人們,快樂的吃著瓜,順便嘲笑一下昨天那幫有頭沒尾的參與者膽小怕事。

至於親歷者,則是默默無言,恨得牙癢癢。

昨天的場景,那幫錦衣衛的繡春刀差點就捅到他們身上了,換誰上不得慫?

摸了摸袖子裏的奏本,老大人們心裏打定主意,決定要好好的彈劾一番錦衣衛。

你說啥,為啥不繼續彈劾王文?

當我傻嗎?

沒見領頭的都進去了,昨天被總憲大人罵成那樣,誰還敢繼續找死……

開宮門的時候快到了,糾儀禦史已經開始整隊,朝臣們文武分列,略顯嘈雜的聲音也漸漸平息。

不同於一幫不明情況的朝臣們的輕松,站在前頭的幾位大佬,臉色都無悲無喜,冷淡的很。

仔細觀察的話,明顯能夠感覺到,翰林院這邊的氣氛有些低落,內閣這邊也有些奇怪。

尤其是次輔高谷,頂著一雙大大的黑眼圈,明顯是昨天晚上沒有睡好。

洪亮的鐘聲響起,沉重的宮門被緩緩推開。

在禮官的指引下,群臣自左順門而入,過金水橋,入奉天殿。

常朝的禮制,老大人們都是輕車熟路,這種場合,能夠拿出來的奏本,基本上都是提前已經決定好了的。

真正的決策過程,基本上都是在早朝上。

常朝最重要的作用,是將大佬們商量好的眾多政務集中起來,公布給在京的所有官員。

因為帶有禮儀性質,所以常朝的奏事有嚴格的規制和順序,最先出班的是吏部尚書王文。

他老人家手捧笏板,面色肅然,奏道。

“啟奏陛下,京察進程已經過半,吏部議新轉遷降調官員八人,翰林侍讀彭時母喪,請歸家守制,翰林修撰裴綸,外放鎮江府為府推官,翰林編修劉儼,補陜西道巡按禦史,戶部主事韋彭,調任河南道巡查禦史……”

天官大人的口氣平靜,不帶絲毫感情,但是底下卻迅速掀起一陣議論之聲。

京察的事情,朝野上下是都知道的,甚至於這段時間,都察院因為這件事情,快跟吏部鬧翻了,一封封的彈劾奏本往上遞,據說差點還糾結聚眾,要叩闕彈劾。

結果這都察院這邊還沒理清楚呢,這位天官大人,這就把矛頭對準翰林院了?

而且比針對都察院的時候,還明目張膽!

要知道,貶謫都察院的那些禦史,好歹還是經過了正經的考核,有據有例可查。

可這回翰林院這邊,連考核結果都沒提,直接就是轉調名單。

不僅如此,這八人的名單,雖然說是轉遷降調,但是實際上,全都是降調。

彭時還算體面,剛好碰上母喪,按照正常的規制要回去受制。

但是其他人……

翰林清貴,是清流中的清流,之所以那麽多人都願意擠破腦袋往翰林院裏坐冷板凳,不僅僅是因為那份虛妄的名聲,更重要的是,有實實在在的利益。

按照慣例,翰林官員補缺清流京官,正常情況下,會遷升一到兩個級別,如果有合適的的機會,甚至直接升三級也不是什麽難事,這就是翰林資歷的作用。

如果是外放,正常就是遷升三級,一般是地方布政使司的四品參議或者是四品知府。

但是這一次,別說是遷升了,基本都是平調,外放,甚至還有降職的……

天官大人是瘋了嗎?

要知道,翰林本身就不是好欺負的人,如今的翰林學士蕭镃就不說了,內閣的次輔高谷,閣臣江淵,大理寺卿杜寧,都是翰林出身。

更不要提,翰林一脈還有一位重量級的大臣,工部尚書陳循,他老人家雖然不在京中,但是地位擺在那裏,這麽做未免有些打臉的嫌疑吧?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王文說完之後,殿中沒有任何的反應,甚至就連天子也沒有多問,直接了當的就是一個“準”字,就將事情敲定了下來。

整個過程,沒有任何一個大佬站出來哪怕質疑一句,仿佛這就是一件普普通通的政務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