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取舍

偌大的武英殿中,朱祁鈺拿著軍報,緩緩在殿中來回踱步。

他最擔心的事情,終於還是發生了!

土木之役以後,朝廷最大的困難,就是兵力不足。

不僅僅是京營,還有邊境的各個邊鎮,兵力也都十分空虛。

這一次朱祁鈺和於謙,陳懋等人反復推演出的計劃,實際上就是重新劃分了邊境的兵員分布而已。

一方面,堅壁清野,放棄多數不重要的隘口,將百姓內遷到堅城之內,收縮兵力,騰挪出一部分的兵員。

另一方面,通過和談和主動出擊的方式,雙管齊下,讓脫脫不花退軍,減輕邊境的壓力,再次釋放出一部分兵員。

最後,用這兩只騰挪出來的兵力,截斷也先的後勤轉運路線,將他掐死在紫荊關外。

整個計劃的大方向,說起來其實很簡單,但是其中卻有無數的兇險之處。

譬如,一旦宣府楊洪沒有成功擊退阿剌知院,那麽連帶著,脫脫不花也必然不會退兵。

畢竟,只有實力對等的時候,才能進行談判。

再比如,遼東!

這次計劃當中,最大的冒險之處就是遼東。

既然要談判,那麽首先就要證明自己和對方有談判的能力。

簡單的說,殺雞給猴看!

阿剌知院就是那只雞。

王文要和脫脫不花談判,必須先給予阿剌知院沉重的打擊。

以此證明,大明縱然面對也先的數萬主力,支撐起來或許艱難,但是要對付他們這種萬余人的偏師,還是不算太難的。

但是宣府的兵力不足,要夜襲阿剌知院,必須要有來自遼東的兵力支撐。

所以王文不得不在脫脫不花的面前,玩了一次空城計。

憑借著脫脫不花多疑,不善弄險的性格,詐了他一次,然後才用種種手段,說服了他同意撤軍。

在這個過程當中,王文自然也代表天子,做出了一些讓步,但是這都是事先交代好的。

所以事實上來說,在整個計劃當中,遼東軍鎮是最薄弱的一環。

因為直到現在,原本分屬遼東的一萬大軍,還在宣府駐紮。

這也是楊洪在突襲阿剌知院之後,能夠有余力分兵和範廣東西夾擊,攻取陽和的原因。

原本對於遼東最大的威脅,就是脫脫不花的韃靼大軍。

脫脫不花撤軍之後,遼東可以暫得安寧。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原本負責監視脫脫不花的賽刊王,竟然沒有跟著脫脫不花而去,反而朝著和脫脫不花相反的方向而去。

如此一來,他的目的必然就是遼東鎮!

朱祁鈺無法確定,這是賽刊王自己的決定,還是也先早就定好的謀略。

總之,因為自己的插手,如今的戰局和前世他所熟悉的,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現在他面臨的局面,實際上是兩難。

如果放任賽刊王大舉進攻遼東,單憑現在遼東的幾千人,是根本抵擋不住的。

但是如果要支援的話,那麽邊境的兵力就會再度陷入緊張當中。

這個時候,於謙嘆了口氣,上前道。

“皇上,也先已失陽和,大軍後勤被斷,敗落已是注定之事,但是遼東鎮卻是大明遏制兀良哈等部的重要軍鎮。”

“一旦遼東有事,兀良哈等部必然趁勢而起,到時候朝廷剛剛殲滅也先,又不得不再起兵力,收拾遼東亂局,恐難支撐,請皇上三思。”

朱祁鈺停下腳步,擰著眉頭沒有說話。

於謙所說的他都明白。

當時他之所以拿遼東去冒險,是因為相較於遼東,明顯是京師的地位更加重要。

但是如今勝局已定,那麽再拿遼東去冒險,就不合適了。

就像於謙所說的,遼東鎮所設,是為了震懾抵抗兀良哈三部以及其他的,諸如女真等小部落。

一旦遼東有失,那麽這些部落必然會趁機作亂。

當然,有山海關在,一時倒不至於威脅到京師,但是總歸,朝廷要收拾起來,必然要費上很大一番工夫。

如此一來,先有太上皇親征,再有也先入侵,內地還有湖廣苗人作亂,要是再整兵收拾遼東亂局,那恐怕朝廷真的要被拖垮了。

不僅如此,朱祁鈺知道的,要比於謙更多。

比如,就在明年,也就是景泰元年,會有一場大規模的水災。

接著,景泰二年會有旱災,還要加上地震。

景泰三年,會有長達數個月的連綿陰雨,莊稼泡在水裏,大規模的發爛歉收。

景泰四年,有好幾場大的雪災。

景泰五年,有蝗災……

總之,接下來這幾年,就沒有平平順順的年景。

在這種情況下,朝廷和百姓需要的顯然都是休養生息,恢復元氣,而不是再起兵戈,連年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