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328 第一種改良法(第2/2頁)

這頓飯吃的,王葛嘴都笑酸了。

辰正,開始做事。

昨天的布風車延長出來的軸,需要在其上加裝一個臥式木輪。這個木輪跟翻車橫軸末端的立式木輪形制、尺寸全部相同。輪的圖她畫了出來,十二根輻條,每根輻條均探出輪輞(輪外周)一截,起到的是齒輪結構“齒”的作用。

輪轂(輪中間穿軸的孔)的孔徑比軸徑長,才能令上方的風車旋轉自如,所以得在軸穿過轂的上、底位置都楔個薄木塊,做擋頭用。當然,這些結構和法子全是按模器制作來說的。

為保證模器運作時穩固,王葛在轂的周遭鑿十個孔槽,輻條全以榫頭方式插接進輪轂。至於輪輞也不麻煩,她不時比對位置,刻出四塊弧形木料,每個弧上挖三個孔,分別楔進輻條,組成完整的圓輞。

兩個木輪都制好後,已是午時。

王葛顧不上吃飯,繼續削制立式木輪的軸。同樣的,為了讓軸在輪轂內自如得轉,且軸不脫落,軸穿過轂的左、右位置也各楔一塊格擋。

好了。

當鄒娘子以為王葛終於肯吃飯了,王葛又開始在筐裏翻找木料。找到一塊最小的莖狀料,削成“丫”形支架,架住的是立式輪的橫軸。軸出來支架的末端,墜個系了小石頭的麻繩,起平衡立式輪重量的作用。

將臥式輪對準立式輪,試驗它們可咬合、相互撥動後,把風車整體豎著紮進對應位置的泥土裏。

“阿姊,你撥動風車,試一下。”

輪輞(wǎng):輪外周的圓框。

輪轂(gǔ):輪子中間穿軸的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