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133 器物棚,真坑(第2/2頁)

咚!

揚名鼓槌響。

“瓿知鄉,王葛,過。”

咚!

“縣邑南巷裏,盧……過。”

盧姓考生很快就走遠了。

王葛越發慶幸自己當機立斷。前方的模子要麽也難制、要麽早被選走了。她把草繩、材料都抱到制作區,還是選最靠近燈籠的位置。這時已能聞到飯香,看來休息區不遠了。不急,先搓草繩,大不了不吃。

不過真的好香啊,莫非是肉羹?

王葛先解開一捆稻草,拿出幾株往鼻子上一摁,好了,聞不到肉羹味了。

兩股制式的稻草繩,別看粗糙,用處極多。凡是家裏種稻的農戶,基本都會用稻草搓繩。三株稻草為一股,每株的葉片相差一至二葉。合於手掌中順時針搓,注意,可不是只用掌心搓,而是掌心(從接近手腕的位置)至手指並用。搓一截、揀三株稻草合進來。合的時候也得注意,一定要將合的位置懟齊。

刺喇喇……

刺喇喇……

每一搓,都是這種動靜。

搓一尺長後,她用一株稻草將首端捆了幾圈,掖緊,防止松散。搓了三尺後,用膝蓋夾住繩子,如此才能每搓一截、將這截拽到身體後頭。如果堆在身前,草繩就會在地面和她掌心間支棱著,影響搓的速度和質量。

刺喇喇……

刺喇喇……

她的手早在這些年的窮困生活、日復一日的各種草編練習中磨礪出來了。先是紮出數不清的小口,迎著光亮看,有時瞧的她自己都毛骨悚然。後來長了繭子、又搓破,傷口好了、再長繭子。

慢慢的,她的雙手變成了這樣,不止骨節粗,還布滿了細小溝壑,掌紋裏黑黢黢的,在飛流峰的溫泉裏泡都泡不幹凈。

可是這又怎樣呢?這些黑紋、粗糙,就是草編匠人的勛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