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129 第129大淘汰賽,分距與準繩(第2/2頁)

遠處,考官在小聲交談:“那小郎,是荷舫鄉的鄭鵲?”

“對。九歲,是本縣最小的考生。此子匠工考試時,完成九器即離場。”

“呵呵,沒想到出來個頭等匠工吧。”

“是啊。倘若沒有頭等匠工,對他這等必然能考取匠師的少年郎來說,何等級都可。匠工就是匠工,即使上等又怎樣?但是頭等不同啊,無論頭等匠工年歲幾何,都要載入將作監『班輸童子』名錄。這是何等榮譽!我聽說此子原本明年考匠師,這不,他提前來了,又遇上王葛了。”

“一步差,步步差。每個郡每三年,最多申報一名班輸童子,將作監還通常駁回。鄭舫,可惜了。”此人搖搖頭。

班輸童子的年紀,必須在十二歲以內,唯頭等匠工特殊。王葛把名額一占,會稽郡三年內連申報名額都沒有了。“班輸童子”稱號短時期內無用,但匠人想考“宗匠師”,必須有此稱號!

這就相當於斷開了鄭鵲通往宗匠師的大道,他再有天賦、家世再得利,此生也只能止步於“準宗匠師”級別了。

但這又怪誰呢?

場中終於有第三人報數了。

報數的時間間隔仍很長。

報到第十一人後,才開始陸陸續續。

十二緊接著十三。

十七緊接著十八。

“二十五!”

“四十七!”

“八十七!”

還在調整刻線末梢的考生們沉不住氣了。五百余段刻線,都要等距,已經是一大難。每條刻線的長度也要相等,連成一條平直線,難上加難。

沒有“準繩”測量器具的情況下,誰能憑目測自查刻線末端是否平直?唯有一段、一段的目測。每一尺的範圍內,一百刻線的底端是否達到平直?

報數至一百一十了。

一百一十一、一百一十二……

不能等了!

接下來的報數,出現了重叠者。匠吏照常記錄考生的方位、報數號,這種情況不難辦,倘若重叠在錄取的底在線,那就全淘汰。總之,此項最多留一百二十人。

準繩:測定物體是否平直的器具。可以理解為一根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