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三章合一(第4/6頁)

“但有點很奇怪,居然有報刊開始對這個標題的來源感興趣了,《機械日報》的編輯告訴我,他們已經收到了好幾個電話,想要采訪一下,為什麽他們會想到聳人聽聞的標題?!”

許如意不太懂美國的報刊市場,不過她覺得,這又不是網絡時代,大家會對一個梗是怎麽來的去溯源。

如今的美國即便傳媒發達,報紙也不可能有這樣快的速度去響應,除非是人為的。

齊豐也是這意思:“要采訪的媒體還都不錯,我有種感覺,他們不是沖著震驚體來的,而是沖著這事兒來的。似乎是借著震驚體的火了,去推廣這件事。”

許如意同意:“我也覺得是。”

“對吧!你也認同,可是這是誰?為什麽要這麽做?”

“應該是美國的機床廠,或者他們的協會之類的,一篇采訪而已,推廣一下只是隨手的事情。”

齊豐根本不理解:“沒必要吧,這才多大的事兒?”

許如意卻知道,這不在於事兒大,而在於揭露日本人的陰險,這是一種隱晦的宣傳。

齊豐雖然努力去了解這個行業,可能也知道一些知識和數據,但他不是許如意,許如意是從後世來的,太知道此時的日本機床業給美國的機床業怎樣的沖擊!

美國機床行業馬上就要被日本機床行業吃掉了。

他們所有新增出的需求,並沒有被本土機床廠接收,而是都歸了日本機床公司。

因此,在1982年,美國機床協會不得不對日本機床進口實行限額,為的就是保護本土公司。

這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對任何可以打擊到對方的辦法,都去試一試,推一推,倒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目前一些事情還未發生,許如意也不能說的詳細:“長期的宣傳就會造成刻板印象,自然會引起美國人對於日本機床公司的厭惡。就跟他們如此宣傳夏國一樣。水滴石穿的事兒,不用太大,堅持就行。”

這點齊豐是知道的,他無奈地點點頭:“也是。不過這樣的話,這條新聞勢必最近會被不停提起,你不是想只在美國走個過場,在其他國家轉載宣傳嗎?這動靜可不小!怎麽辦?長崎那邊會不會有意見?”

許如意壓根不怕。

她沒準備在美國下功夫,是因為數顯裝置在美國安裝率已經超過了五成,而且美國的機床雖然在後世喪失了市場,但在現在還是強者。燎原廠暫時也進不去。

但是,如果有這樣的機會,可以不停地和長崎機床廠一並提起,她幹嘛不要啊。

雖然現在他們進不去美國,可不代表以後不去。

許如意笑著說:“那就讓他們宣傳,適當的話,咱們也可以幫忙增加一下曝光,別讓熱度涼下來。而且趁機往其他國家轉發,這消息來源可更讓人相信了。”

齊豐應了一聲:“好!”

許如意倒是沒想到,在八十年代,她還會面臨兩個國家的媒體宣傳狂潮。

夏國這邊人民報的專訪,直接將燎原機床廠參加國際機床展並取得了好成績的消息,傳到了全國各地,無論是機床行業,還是其他行業,都知道了在南河省有這樣一個工廠,居然不但能夠在廣交會上賺外匯,還能去外國賺他們的錢!

這年頭外匯異常重要,所以燎原廠這種跑出去的做法,贏得了不少喝彩。

他們廠不但接到了很多的賀信、電話,甚至還收到了不少機床廠和其他廠子的來電,說是想要來參觀學習,也想出去賺外匯。

這在八十年代可是非常流行的做法,而且還能增進相互之間的聯系,許如意就把自己收集的一些關於國外展會的資料拿了出來,還讓出國的同志各自寫了一篇所見所想,匯在一起,如果來參觀學習就當是課本了,如果不來,也會免費郵寄贈送,讓大家看看,國外的展覽是什麽樣。

倒是得到了不少廠子的稱贊。

如果說人民報在大面積範圍內引起了轟動,是揚名,那麽179家報刊刊登的那一篇《機床升級改造的意義》,則是真正的在基層範圍內,引起了注意和共鳴。

雖然在國外,數控機床已經發展了很多年,在國內,也有了不少的研究和落地,但其實在基層很多人對於數控、數顯還是陌生的。

尤其是,這個行業很多人的文化水平並不高,數控和數顯一看就是很高大上的設備,還帶著顯示器,大家一聽第一反應就是,我們手工就挺好,這東西肯定又貴又難操作,沒這個必要。

而在這篇文章中,許如意就像是個幼兒園的老師,從數控和數顯的定義區別入手,幾乎是將這門技術揉碎了講給大家,這是什麽原理,比之人工操作有什麽樣的優勢。

當然,最重要的是成本,許如意直接將改造的成本和利潤完全算了出來給大家看,譬如一台立車裝上兩座數顯,在國內的價格是7000元。這一年就可以新增1140工時,按著正常的工時價格來計算,一年可以多產生12000元的利潤。不到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