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三章合一(第4/6頁)

這問題一出,別說紅星廠了,王川華他們都忍不住擡起了頭,這也太不留面子了。

沒想到薛紅英卻是面不改色:“原因挺多,我們廠從1975年建廠開始,就是虧損的,從來沒有盈利過,最多的時候積壓汽車60部。

我認為主要是管理制度有問題,我們廠是可以在生產任務不足時,接一些額外小訂單來生產,每個車間都有自主權。但問題在於,這些訂單是車間單獨核算,不計入廠裏總賬。

吃著大鍋飯,幹多少都拿一樣的錢,那肯定少幹廠裏的,多幹自己的。包括供銷科也一樣,賣出去多少都無所謂,不如替車間找點小活拿點錢,那自然也就不積極推銷了。

這就導致生產效率上不去,成本增加,同樣的產品我們比別人貴不比別人好,銷售又不行,自然連年虧損。”

這剖析的可真夠狠的。

許如意點點頭,也沒問為什麽不改革制度,因為她知道,沒用的。當大部分人都從這裏面拿到了好處,少數人的清醒是沒用的,這個制度改革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

權衡之下,肯定是繼續爛下去。

所以,等著爛完了,有本事有門路的就跑了,剩下了這個爛攤子。

許如意問的是:“如果我們接管,你們有什麽要求?”

這個可提的就多了,保留領導職務,對員工有什麽待遇要求等等。

沒想到薛紅英直接說:“我們廠目前只有五位領導,我是代理廠長,還有副廠長胡嘯雲,辦公室主任林華,技術科科長鄒明,二車間主任盧大楠。”

“但我們的要求是,不用保留我們的領導職務,許廠長,我們廠的基礎是很好的,當年市局購買了最好的設備,我們的工人能力也不錯,燎原廠如果想擴大規模,我們是很好的選擇。”

“但是,如果我們還擔任職務,勢必會讓工人們覺得,這個廠子還和過去一樣,你們想要捋順了,可就太難了。”

“不如一擼到底,我們該去車間去車間,該當普通技術員當普通技術員,殺雞儆猴,才能將這個廠子救回來!”

她說到這裏,原本看資料的燎原廠眾人都擡起了頭,他們眼前的薛紅英,五十余歲,半頭白發,此時卻坐的筆直,眼神清澈,神情堅韌。

而除了鄒明的其他幾位領導,同樣也是如此表情,顯然,他們都商量好了,薛紅英只是發言人而已。

這誰能不敬佩,不動容?

從紅星廠出來後,大家都一個感覺:“這廠子可以。”

更何況,杜梅他們這些技工專門去車間細細地看了,主要幹兩件事,一個是看設備,雖然手推車用不到那些汽車裝配設備,但這都是資產,誰知道哪天用上了呢。

杜梅直接說:“機器看了,雖然停產了這麽多年,保養都挺好,完好率90%左右。”

另外則是看看工人,用王慶懷的話說:“手藝沒問題,我們跟他們聊技術,他們心裏都很有數,我們還比試了一下,手上工夫也沒問題。”

“他們說的跟那位邱廠長說的差不多,現在都挺後悔的,那會兒覺得工廠這麽大,大家都賺他們也賺點唄,哪裏想到把廠子靠垮了。”

前面是需要需要知道的,後面這條,郭培生還專門提醒了一下許如意:“這會兒發布出工資後悔了,以後還不一定。”

許如意也知道,“無論什麽廠,肯定要先把制度立起來。”

紅星廠考察完,第二天陸時章終於打了電話來,說是光明機械廠那邊安排好了,他們可以過去。

陸時章問她需不需要陪同,許如意拒絕了,她覺得有領導在,不容易敞開心扉說實話,恰恰兩個廠子的融合,最需要的就是心無芥蒂開誠布公。

許如意還是這個隊伍,一行四十人買了火車票去了省城。

紅星廠比燎原廠要大,光明機械廠則更大,而且位於省城的中間地帶——這個廠子已經有25年的歷史了。

如果說紅星廠是綠樹掩映,那光明廠則是枝繁葉茂根本看不見其中的建築。

比之紅星廠只有五位領導,光明廠的班子成員和中層領導都是齊全的,廠長叫做耿明耀,見了許如意挺熱情的,直接跟她握了手,還說了句:“這也太年輕了,跟我孫女差不多大。”

隨後他就說:“我都安排好了,這樣,現在也十點半了,咱們先去吃飯,邊吃邊聊。”

結果許如意沒同意,小姑娘長得明媚靚麗,笑起來燦爛無比,就是不好說話:“耿廠長,我們吃了過來的,現在還不餓,咱們還是先聊吧。”

“我的這些工人對光明廠都很好奇,想要參觀工廠,麻煩您帶他們去看看,咱們找個地方說說話。”

耿明耀眼睛特別大,有著厚厚的雙眼皮,盯著許如意看了幾秒,郭培生都有些想上來出頭的時候,他卻笑了:“也行,不過我們招待心切,等會兒食堂的飯菜可就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