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三章合一(第4/6頁)

如今卻被帶的活潑了不少,就連張清江這個刀匠都能開玩笑了,她直接說:“你怎麽花樣這麽多呢?”

許如意就問:“那張廠長喜歡這個花樣嗎?”

還別說,雖然這會兒合同不普及,也沒什麽律師可以咨詢,可合同代表了約束,代表了燎原廠的誠意,張清江瞧著蓋著公章的一沓子紙,就是覺得放心。

張維只能搖搖頭,哎呀,她看著可是太高興了。

張清江簽合同後,陸陸續續地,邱勇和步前進他們都簽了合同,用劉福生的話說:這群人怎麽想的?

張清江跟他關系不錯,還勸了勸:“燎原廠真的不錯,考慮問題非常周到,而且前十名人工費還能打八折,你們要是想改,趕緊的。”

劉福生對此只有一句話:“我們也跟北河省鍋爐廠定了,用不著。”

簽了合同就開工了,整個燎原廠更忙活,同時,鍋爐報那邊的反饋越來越多。

姜紅早就想到,報紙一出,許如意解決了大家都解決不了的困難,燎原廠從落後到奮發圖強,哪一個都會讓人受到鼓舞,肯定會引起共鳴和關注的。

可她萬萬沒想到,這關注會來的如此的快!如此的猛烈!

從周二出刊開始,他們就接到了電話,一開始那幾天是一兩通,都是京市和附近城市的工廠打來的。

“京市鍋爐廠專門打了電話給我們,讓我們幫忙轉達對你的謝意,你的文章對他們幫助很大。”

“此外京市化肥廠,他們說自己的鍋爐蛇形管最近也漏了,正想辦法修補,就看到了你的文章,真是幫了大忙。”

“還有京市螺絲廠的廠長打了電話過來,說你從這些現象就能看出可能是氫脆的問題,非常專業,同時說,如果還有困難,他們可以為大成廠提供幫助!”

許如意也沒在意,這也沒幾個啊。

但這兩天就不一樣了,一天電話就有十幾通,而且還收到了信件——足足二十六封!

姜紅是個穩重的人,雖然她盡量壓住情緒,可許如意還是聽出了她的激動。

“如意,電話很貴的。我們原先發了那麽多稿子,可能會偶爾有人打電話來,但從來沒有這麽多電話,你知道些電話背後是什麽嗎?代表著同時最少有上百封信件寄出來,今天是二十六封信,明天可能就是一百二十六封,我們的祖國太大了,郵寄過來是需要時間的,但現在,開始了。”

“你要做好準備,真的不一樣了。“

事實也是如此。

似乎一下子,影響力就到了肅南市。

燎原廠也開始接到了電話,並不多,畢竟這年頭電話並不普及,但分量極重,大多數是各地的鍋爐廠。

郭培生拿著他的小本本,直接跑到了許如意的辦公室裏,小老頭高興的手舞足蹈:“京市鍋爐廠,東北鍋爐廠,華南鍋爐廠,他們都打了電話過來,說文章很有用,對他們很有幫助,謝謝咱們。”

“他們還說,歡迎我們去交流,如果有什麽轉產方面的問題,願意提供幫助。”

這幾天其實已經好消息夠多了,可郭培生萬萬沒想到,還有更好的消息。

他們本來就是機械廠轉產鍋爐廠,許如意有技術有能力,但是很多東西光靠她一人是不夠的,工人的培訓,技術人員的進修,設備的更新換代,原材料的采購,這些都需要門路。

原先他們只顧著吃飯,如今他們開始掙錢了,緩過勁兒來了,郭培生自然想到了這些。

前幾天他還愁如何解決這些許如意個人能力無法解決的問題,今天人家就送枕頭來了。

他太明白了,這就是人家的感謝,謝謝許如意無私的分享了技術,為他們提高了成功率,節省了成本,郭培生直接將聯系本給了許如意:“咱們商量商量吧,怎麽跟人家聯系聯系。”

隨後連大成廠那邊都開始收到電話了。

第一個打給蘇國強的不是別人,正是跟他們合作的妙音音響廠。

音響廠的廠長高愛林的聲音就跟他們家的音響一樣,又洪亮又清晰:“老蘇啊,你們廠上報紙了,你知不知道?!”

蘇國強當然知道,許如意拿到報紙第二天,就帶著京市螺絲廠的消息,把報紙送給了他。

他借此還跟京市螺絲廠取得了聯系,那可是首都地界的廠子,人才多,技術更全面,雖然他們的問題已經解決了,誰知道以後會不會有問題,這可是人脈!

因此,他由衷為許如意高興,回答也很自豪:“我當然知道。你怎麽知道的?”

高愛林直接說:“我正在海市出差,我們聽說這邊有許多新的百貨大樓,我們想把音響放進去,來推銷一下。”

“你不知道,現在音響廠太多了,老百姓家的日子好了,都願意買個雙喇叭,買個黑膠機,放在家裏氣派好看,我們一說人家負責人就擺手,說是沒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