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有道人乘青牛下山來!(第3/4頁)

“將軍之鋒芒已至盛,只是過剛而易折,將軍認為,自己可以以一軍而敵一國乎?”

以一軍而制衡一國。

哪怕是李翟這樣傑出的統帥,最多也只是能夠維持一時間的優勢,時間一長,終究還是會逐漸落入劣勢之中,最終覆滅,而哪怕是最終能勝,麾下之軍也必然死傷慘重,刀劍之鋒落在袍澤身上,將清君側,除妖佛的事情變成了一場絕對沒有勝利者的內戰。

李翟眸子微斂,道:“道長有什麽話,不妨直說。”

呂洞賓提起旁邊一根樹枝,輕而易舉刺入地面,勾勒出兩條不同的曲線,道:“而今天下之大勢,一在於京師,一在於將軍,將軍乃是萬民之所望,得了人心,只是一路所行諸事,也不乏酷烈,終歸是有損天和,未曾得了全部氣運。”

“而今天下氣運兩分,一在將軍,一在人皇,雙方已成如水火之姿,而人皇之優勢,乃是佛門,之後彼必以佛門為長處擊將軍,此刻將軍有兩條道路,一則是以軍陣大勢緩緩相逼迫,將軍勝之機更大,但是恐有諸多殺戮死傷,傷及百姓;二則是,人皇必然提出以氣運相爭,以人間佛法和道法相鬥。”

“則將軍並不占據優勢。”

李翟道:“道長覺得如何?”

呂洞賓嘆息道:“無論如何,皆是一場勝敗,一場廝殺。”

“只不過一個需要無數士兵和百姓的命去拼,另一個則是將軍氣運和諸道之論法。”

“貧道也不知道在那皇帝背後站著什麽級別的佛門中人,若是菩薩,貧道或可一鬥,若是諸佛的話,我也不是對手。”

他頓了頓,看向李翟,似漫不經心地詢問道:“將軍欲稱皇者乎?”

李翟看著燃燒的火光,沒有說話。

自此日之後,呂洞賓開始保護李翟。

在那山上,年輕道人看著山下的氣運,見到了那龍虎氣運似已經席卷於蒼生萬物,其中龍有佛光,虎有道魂,這人道氣運之爭,終究是越發龐大,就連佛道也不可避免,亦或者說佛門道門,於塵世之中發展了如此長的歲月,早已和人族氣運彼此糾纏,不可分割。

諦聽雙手撐著下巴,看著山下的風起雲湧,詢問道:“這麽大的氣,乖乖,這爆發出來,得要死多少人啊。”

他長嘆息道:“喂,小牛鼻子。”

“你下山嗎?”

背後三清道祖已經很久不再出現了,那三間木屋院子裏面,已經漸漸積累了些灰塵,積了白雪,雪上面覆了灰塵,灰塵之上又有飄然落下的幹枯梅花,道人站在山上看著山下,安靜站著。

於是諦聽只是長嘆了口氣。

而又過數日,皇帝果然昭告天下,乃自白於天下,討伐李翟,攻其為兵賊,道賊,李翟則仍舊是悶不做聲地瘋狂破廟滅佛,這天下的氣運逐漸瘋狂,卻在這一件件事情的累加之下,逐漸分流,隱隱化作了兩股磅礴之氣,一者佛,一者道,彼此爭鋒。

世家大族依附於佛,兵家戰將百姓依附於道。

如陰陽輪轉。

如萬物蒼茫!

彼此爭鬥煊赫沖撞,後世的史家們無數次地復盤這一次的爭鬥,都發現這個時候,是這位威武王登上歷史至高舞台最好的機會,這個時候,有敵人,有從屬,是大勢所趨,是民心所向,無可匹敵的兵鋒以保國安民的最高級別大義為驅使,甚至於有城中士兵百姓的投誠。

裹挾著如此的大勢,如同洪流一般地前行,終將踏足在歷史的最高峰。

但是這位名動天下的威武王卻勒住了那霸道的兵鋒,沒有選擇以鐵騎踏破九州,而是選擇了和人皇進行直接的談判,有人懊悔遺憾,認為這是改變人族未來進展的一個節點,無數野心家嘆息這位名將愚蠢的抉擇;

卻也有人認為,兵家的目標不是為了爭奪天下,而是為了護國安民。

最傑出的軍事家無不追求著不戰而勝,維系著國家的生力,威武王並非是如同其父兄一般的野心家,那是自古以來排名前十的兵家大家,而之所以不是前三,是因為他不願意用蒼生之血,鑄造自己的榮光和勝利。

他求的,是人間之大勝。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與其如此,不做英雄便是了。”

三日談判之後,佛道各出三人,以論法,論道。

加上李翟和李暉背負的氣運爭鬥,來做出勝負,以此來避免過多的死傷,兩位君主按著劍,坐到了彼此對面的位置上,人間的氣運,佛道的氣運,如同沖天而起的亢龍,長吟動天,裹挾著蒼生,也裹挾著佛道兩脈的千年香火,以一種特殊的方法,開始碰撞在一起。

“此番論法,則陛下必勝之。”

老僧雙手合十地對那皇帝開口:“彼之最強,不過是呂洞賓,而陛下麾下,當有諸佛法脈一十六位大菩薩,如一十六名真君,論法上下,呂洞賓區區一地仙,如何能夠是吾等之對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