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錦州齊無惑,道號太上玄微,尊真武靈應(第2/3頁)

“南無住娑婆幽冥界,觀音如來;尋聲救苦願,為人得病臥高床,自然身體得安康。”

嗓音低沉,漸漸無我,漸漸趨近於無我無他,無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

周身佛光柔和,只是在這個時候,似乎是因為和那少年道人接觸過的原因,觀世音忽而聽到了一陣陣風聲,風聲柔和,如樹過林間,以他的佛法修為,一旦打坐,便是心神安定,放下諸多外緣,只是此刻,這些微風聲,竟如驚雷般不絕,又如風拂心田,泛起漣漪無數。

這位以根基和心性著稱的菩薩,竟然難得安坐。

忍了多次,卻是終於忍不住,緩緩睜開眼睛,旋即眸子收縮,眼前的佛門寶樹,亦或者說是【佛法祖師】的菩提寶樹仍舊在那裏生長著,周圍的佛光仍舊無盡澄澈,只是此刻在觀世音的眼中,這澄澈的佛光匯聚在一起,卻如同一道道鎖鏈一般。

這些鎖鏈,束縛了菩提樹的樹枝,束縛了菩提樹的根須,也束縛住這一棵菩提樹那匯聚無數靈韻,即將降生的菩提子。

“這,這是……”

觀世音忽而想起來了最初的那一幅畫。

這一顆菩提樹,本來是該生長在天和地之間,享受著陽光和雨露,享受著風和蒼生,最初那些艱苦跋涉的求道者們,面容枯槁,面色泛黃,瘦骨嶙峋,一步一步走來,是菩提樹接受了他們。

那是極高之山,極高之淵,極嶙峋之樹木。

菩提樹下,一名少年僧人看著這光華。

群佛先祖卑微懇求:“我佛啊,吾等寒,請賜衣。”

佛溫和微笑,解下衣賜下,一十六人爭搶撕扯,唯一人不觸碰。

於是諸佛脈先祖穿上了佛一樣的衣服,神色漸緩,道:“我佛啊,吾等渴,請賜水。”

佛的手腕被割裂開痕跡,他的知識和大道如同鮮血,如光塵一般地落下。

諸佛脈先祖,最初那一批在菩提樹下參悟佛緣的生靈挺直了脊背,嗓音洪亮,理直氣壯道:

“吾等饑渴,請食肉!”

於是佛舍肉身普度。

觀世音心中驚怒,動了諸憤怒心。

佛舍身飼虎,割肉喂鷹。

孰可言,虎鷹只是虎鷹,而非【人】?

轟!!!

這一層觀想畫面散開來,山川依舊在,山下菩提樹,樹下是僧人,那個溫和的僧人轉身微笑看著觀世音,諸多佛脈的先祖,已自他身上得到了法,得到了佛,得到了用以滋養自身的神通和理念,然後將他拋開來,自己坐在蓮花台上。

山上很寂寞,這個溫和的僧人很遺憾,看著那些穿著衣服,吃了“肉”,喝了“血”的人們,未曾在這裏停留,未曾在這裏參悟孤獨和寂寞的真諦,而是端著了蓮花台,一步一步走下山去。

在最初的時候,這裏只有一盞燈在陪著他。

燈會熄滅。

在最末的時候,山中依舊寂寞,只有樹上一只永遠在叫,永遠不停歇的蟬陪著他。

眾生攀高峰,需要忍受寂寞,可是眾生攀高峰,為的是風景和寂寞,還是站在更多人頭上?

眾生攀高峰,欲要看風景。

可憐眾蒼生,只願求風景,卻不願忍受提升的寂寞。

他好奇開口:“吾弟子。”

他看著觀世音,想了想,微笑詢問道:

“你是雲吞所說的,那個【天下為人第一好,做飯第一好】的阿齊指引來的嗎?”

“觀音如來,是世人觀汝音,知汝來。”

“還是汝觀世間蒼生悲苦之音,因而來呢?”

“汝要成的,是大聖大願?還是大慈大悲?”

轟!!!

似乎有驚雷炸開,觀世音猛地睜開眼來,這一下才是真正睜開眼睛,而非是方才那恍恍惚惚的狀態,看著前面在無盡澄澈佛光之下的菩提寶樹,先前菩提樹木之中的神意似還在回蕩著,佛祖已經逝去,方才的不過只是菩提樹記憶之中的佛罷了。

只是觀世音心中卻浮現出無盡悲苦之心。

他看著眼前燦爛恢弘,沖天而起的佛光,見到天花亂墜,地湧金蓮,說不出的威儀和華貴,心中而卻是悲愴得幾乎要淚流滿面。

菩提樹,佛法。

不該是這樣參悟的。

他努力遏制住了自己的悲傷,踉踉蹌蹌起身,雙手合十之時,雙手還在顫抖,深深一禮,方才回轉而出,離開了這佛門的寶地和祖地,背後仍舊是佛光澄澈,仍舊還可以聽得到無盡的欣喜贊嘆,誦唱之聲。

此刻他已知道了,那個人間的道人所言,絕非虛言。

先前畫面之中靈性展現出的過去,絕非是一十七脈佛當真吃肉喝血,不過只是虛指,是貪其道,占其果,欲要得到好處和位格,卻不肯忍受真正佛門修持,那一生持一念的孤獨和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