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千般萬法,無盡神通,汝願修行哪一個?(第2/3頁)

是傳道也。

是法不傳六耳。

唯在天地之間。

木屋裏面,靈性太強,已經把自己埋在了被子裏面的諦聽總算是松了口氣,知道玉清元始天尊沒有打算一撥兒把自己給送走,長呼出口氣,仰面躺在那裏,以手扶額,呢喃道道:“靈性太強,也不是什麽好事啊,要不然,把自己的性靈封印一段時間?”

“嗯?”

“為什麽這一句話這麽耳熟?”

“就好像以前已經發生過好多次了?”

諦聽呢喃。

而在這天高雲遠,月色如玉,高潔之處,玉清元始天尊拂塵一掃,嗓音低沉道:“舍法求道艱難遠,吾今傳汝正真傳,從吾之道,可破三災,渡諸劫,不墜紅塵,不落因果,萬法隨心,萬法隨性,可衍化萬法,可一竅通而萬法明。”

“自此之後,千變萬化,呼風喚雨,一念之間耳。”

“皆為汝炁之變化。”

言罷拂塵掃過,微微開口,諸多神通,玄妙奧決,盡數入耳,玄之又玄,妙不可言,此言此法此道,落入心中,生出芽來,便是黃庭玄妙,道祖之法,不可以一日而述盡;諸般神通,不可一步而修成,齊無惑不知不覺沉浸入了老師的傳授之中。

是一路行來,步步艱難,歷劫無數,又以此身赴劫,才終得了玉清的嫡傳。

齊無惑只覺得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帶著一種說不出的玄奧和玄妙質感,若是最初修道時候,自己絕對聽不懂,只是此刻已經歷諸多事情,更曾經親自操控體會過了大品層次的力量和根基,故而對於老師所說的話語和道韻有了更大的領悟。

少年道人沉浸於講道說法之中,唯有近道論道之欣喜,而不知時日之漸過。

不知不覺,袖袍染露,月色漸隱,群星散盡,天邊晨曦已經浮現出來,玉清元始天尊止住了話題,道:“我所傳授給你的,不會是太上一炁化三清那樣的神通,也不是上清劫氣為劍,滅卻萬物之霸道;唯講述大道之根本,萬物之根基。”

“須知不為大,方可終能成其大;離你下山,不過兩月時間,須臾而過。”

“汝能修持多少,收獲多少,皆看你自己之悟性,諸多神通,皆汝自悟,而吾不傳。”

先傳基礎。

若有根基,便傳其自諸基礎之上,精妙絕倫的絕世神通,是為真傳。

但是當可修行真傳的時候,少年道人卻是第一個不求真傳之人,卻也是唯一一個,在真傳之上,重新回歸基礎,由玉清元始天尊親自講述【道】的弟子。

齊無惑知老師將要傳授之事,乃是在正法真傳之上的【基石】,是衍化萬法之一,其分量之重,果是真傳,齊無惑起身深深行禮,玉清元始天尊受這一禮,看著晨曦之下的人間,道:“如今,量劫將啟,汝雖奮發而為,令後土獨立,勾陳自封,又有南北制衡,於是量劫稍止,人道當興。”

“然量劫只是暫且止住,之後仍有爆發,之後人道氣運諸劫,佛道之劫,媧皇之劫,天界諸事,只會越來越激烈,汝是人族,又是道子,為媧皇重塑真身,又和昊天轉世,相交莫逆,諸劫諸難,皆和你有關,是避無可避。”

“今次傳法,只望汝可支撐蒼穹乾坤。”

“勿要愧對自我。”

少年道人拱手行禮,道:“弟子謹記。”

他頓了頓,道:“謝師尊,傳法之恩。”

玉清元始天尊微微頷首,甚是滿意——和那十二聖真各有所性格傾向不同,天蓬好戰,太元無爭鬥之心,眼前這少年道人更是接近於玉清,但是分明心中已經是極為欣喜,贊嘆,神色卻是冷淡平和,淡淡道:

“汝之後必然入劫,汝入劫難,必有殺伐隨行。”

“吾早已出世,你我師徒一番,傳汝基礎而已,本來就是自然而然。”

“為師也不期望汝可打出多大的名望,震動四方,唯盼你勿要惹事,若是當真恣意妄為,以為師傳汝的神通在外面闖出禍來,勿要將我名說出去便是了。”

少年道人自是應下,卻不知眼前老師心中真實想法。

後者垂眸見紫氣隱隱浮現出來,冬日日出更遲些,鎮子人間都已經逐漸繁華起來了,玉清元始天尊拂塵一掃,少年道人身上泛起一絲絲的碧色流光,澄澈如玉石,又有玄妙清凈之感,卻朝著上面蔓延伸展,化作了一棵菩提樹苗,映照七寶玄妙法門。

復又有一粒一粒砂礫浮空,匯聚在了一起,流轉如龍似蛇,似極沉重,風托不起,似又極為輕微,可無盡分裂無盡變化,為九天息壤。

玉清元始天尊又自取出了八寶琉璃瓶,稍微傾倒,令三光神水飛出,盤旋於虛空之中,少年道人體內,泰一功體自然流轉,呈現出金元和火元之炁,五色五炁齊聚,環繞於周身,呈現出諸多顏色,玄妙,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