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先生可是夫子無惑?(第3/3頁)

那少年道人語氣和緩,只是說聲可以慢慢想。

少年秦王忽而道:“先生覺得,現在這天下算是大治嗎?”

齊無惑擡眸:“已稱聖人,難道不算是大治嗎?”

秦王道:“……若是天下尚且還有冤屈沒有彰顯出來,天下人都被一個巨大的騙局所蒙蔽了,這算是大治嗎?”

他的聲音頓了頓,微微挺直腰背,正色道:“恕我失禮,先前家姐有幫助道長代為付了探秘的款項,明真道盟自是不肯說出道長詢問了什麽,但是在下心中推斷了道長解惑所得,又以家姐代付的那部分道盟點數,大致還是推斷出了先生詢問的事情範圍。”

“其中有神通,有典籍,也有過往之隱秘。”

“在下姑且猜測之。”

“是錦州之事,對否?”

少年道人微微擡眸。

這是他故意的,沒有再采購些典籍領悟,以混淆判斷,是看這郡王是否能抓住這個線索,是否能猜測出什麽,以及,這位太子之子有沒有嘗試去了解當年的錦州之事,是一個貪圖享受之輩,還是說這四處遊玩的模樣只是個面具。

秦王正坐而趨身詢問道:

“先生詢問當年錦州之事,該是當年之人,知道當今百姓都在一巨大的隱秘之中。”

“世家大族雖也知道部分的情報,卻也礙於人道氣運之威,為虎作倀,然,虛假的必然虛假,現在這人皇的名號,乃是以當年數百萬無辜黎民之血換來的,吾雖年幼,知其不可,先生有大才,說萬事都可以詢問,那麽本王有一問。”

“而今之皇,可稱人皇乎?自詡聖明,能稱聖人否?”

齊無惑微微擡眸。

這兩個詢問之中,展露出了一絲銳氣,如稚虎按爪。

他微微正坐了,不曾回答,只是反而詢問道:

“可知何為人皇之道?何為皇與民?”

少年秦王按照皇家的教育,而下意識地回答道:

“民不順王牧則罪!”

牧是放牧人民的意思,這句話的是,人民不聽從王的命令便是最大的罪。

數千年前,曾有賢人有大才,卻不從王的命令。

於是雖然無罪卻被誅殺了,有人憤而詢問,那位丞相回答說。

這樣的人有才華,但是卻不聽從王的命令。

不能夠以刑法驅使他,也不能夠以利益來誘惑他,他們自耕自種,掘井而飲,如此的人,雖然存在於人皇的領地上,卻不能夠為人皇所用,不能被皇名約束,如同一匹千裏馬,雖然有能力,卻不為人驅使,又有名望可以影響到其余的百姓,便是【害群之馬】。

當誅之以立威。

秦王說完之後,看到眼前的道人不言,於是有所感覺,詢問道:

“齊先生有何高見?”

少年道人回道:“錯。”

秦王疑惑道:“此聖賢之言,何錯之有?”

眼前道人垂眸,緩聲道:

“非民不順王為罪,是王不順民而為賊。”

這樣的言語,幾乎直接逆轉了現在的人皇氣運之道。

少年秦王第一時間幾乎要覺得,眼前這人是不是瘋狂了,但是仔細想想,這樣的話似乎又有一絲絲的道理在,他心中狂跳,按捺住了心中的悸動,趨身往前,雖然年幼卻越發恭謹,詢問道:“先生何以教我。”

齊無惑開口。

亦是當年的無惑夫子開口。

第一句就已讓少年秦王心中劇震,幾乎忘記呼吸。

是以言道——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民以食為天。”

“而君以民為天。”

“是以非人皇,而為天子!”

“天下之皇,非民之主,當為【民之子】。”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以這段時間逆轉人皇氣運的掠奪之道為開篇,以黃粱一夢之中七十年歲月的思考和經歷為基礎,少年道人徐徐道來,讓那秦王的神色先從震怒欲要起身,變得遲疑不定,最終是化作專心思考的模樣,聽之而不知時間之流逝。

不自覺得趨身往前,不問鬼神而問蒼生。

許久之後,終是心悅而誠服,看著那戴著老者面具的道人,道:

“齊先生……齊先生……”

“當真是天下無雙無對之人,比起姐姐所說……”

少年秦王的聲音微頓,似乎有所感覺。

天下無雙大宗師?

姓齊?姐姐是山神面具,這位先生是老者面具?

有說法是本能的選擇也一定有傾向性……

難道說?

他下意識擡頭,而後恭謹詢問道:“小王尚有一個問題想要詢問。”

“請。”

“不知先生之名諱,可是齊無惑,無惑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