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何以稱仙,何以為道(第2/3頁)

先天一炁層次後,就不需要調息內氣了。

常人的組成要素,是元神,元氣,元精。

這個層次的修行者則是元神和元炁,屬於生命層次的躍遷和變化。

尋常人全壽不過是百二十歲,而此刻的齊無惑活到三百余歲是輕輕松松的事情。

此刻的修行也不再是打坐調息,而是運轉自我的先天一炁。

以神馭之,是為【火候】。

日則性也,元神也,道門之中象征是【火】。

而候者,是觀望等待著的意思。

火候這兩個字從道門之中傳出去了,在民間用來,往往是被用來說某件事情做得成不成,而道門內部的解釋則是,以火,即以元神駕馭元炁流轉變化的關竅和時機。

是為修行的【火候】,分有【進退】,【升降】,【緩急】。

有文烹之火候,有武煉之火候,有下手之火候,有止歇之火候,有進陽之火候,有退陰之火候,有還丹之火候,有大丹之火候,除此之外,亦有增減,溫養,變化之道,尤其繁多,可知修行也是一樁細膩功夫。

得不到真傳,就算是有機緣踏入先天一炁,也無法更進一步,不知打磨。

可哪怕是踏入此道,得到真傳的,也往往一步踏錯,再無成就更高層次的可能。

也唯此,走過這繁復關卡的人,方能被尊稱為【真人】。

非常人所能成就耳。

每一門典籍修行出的先天一炁,之所以有其特性,便是因為其升降,進退,緩急不同,有綿綿若存之炁,也有淩厲剛猛,一步不退之氣機,齊無惑現在只在《混元劍典》之中,見到玉妙師姐給他的修行法門,裏面有【煉炁】的修行方法。

於是少年道人也只安靜捧了一本書,也在樹下坐下。

小道士明心心裏苦啊。

這個道觀裏面,就三個道士。

就他一個需要吐納煉氣的!

我這吐納還有什麽意思!

不若“反了”!

去吃糖葫蘆!

卻被老道人把道經握著卷起來,輕輕頭頂一下,道:“凝神專心。”

於是小道士只好老老實實道:“哦。”

齊無惑翻閱道經,實際上是在“看”著師姐給他的混元劍典,這是太上玄門為基礎,自創而成就的劍仙道路,運炁極淩厲,無有退路;而敖流老先生的手稿,那棋局雲雨篇也有先天一炁的層次內容,則是揮灑從容自如之道;好友山神的修行手稿則是有他自己摸索出的路子。

對於元神元炁的運轉,粗狂而大氣,卻也偶有妙筆。

澹台煊的《成仙錄》,最後也只到先天一炁內容。

多有人世間瀟灑散修的法門和見識。

擅於元炁小規模的騰挪運轉。

少年道人翻看,若有所思,當然,先天一炁除去了生命層次的質變帶來的壽數綿長之外,還有便是終於可以隔空施法,在這之前,縱然你元氣磅礴如汪洋也不可能出體,這是層次上的不同,於是齊無惑微微擡起手指,指決微牽引。

老道人注意到虛空中一縷微風。

了然微笑。

果然,只要是修行者踏入這一步,就不可能能忍住不去嘗試的。

他當年也是,可是以元神牽引元炁,其原理是以【二】引導【三】,卻沒有那麽容易。

他當年第一次禦物,花了數日才成功。

牽引法術的話,更是耗費了三月時間,這還是他的根基打得穩固,修行可不是這樣簡單……

忽而風聲微大。

老道訝異擡眸。

一枚落葉飛起來,是風流轉,而後風聲微變,風來,先是拂面如春日之光,繼而蔓延,老道感覺到胡須微動,袖袍微動,如浸入水,呼吸都隱隱有種凝滯的感覺,不知許久,道袍猛地震開,小道士明心聽到了旁邊動靜,茫然睜開眼睛。

左右環顧。

看到那邊的少年道人垂眸,就坐在老樹下面看書,翻過一頁道經,元炁牽引變化,周遭狂風暴起,仿佛天地間的元氣浪潮,流轉變化,如有水流盤旋,呼嘯,沖天而起,而少年道人所在的方寸之間卻安然不動,齊無惑微微垂眸,自語道:“原來如此……”

“敖流老先生的禦水篇,行雲起霧,也只是元炁的變化。”

“技巧也可以最簡單的禦風之上。”

“原來如此,我似乎懂了一點。”

老道人似乎感覺到了什麽不對。

這分明是以元神馭元炁,迅速引動天地元氣,以成狂風的簡單手段,哪怕是野路子的修士踏足先天一炁都會的,就像是人揮手都會有一點風,原理其實只是先天一炁快速的流轉引動了風,可是刹那之間卻似乎變化了什麽,忽而似有磅礴氣象。

少年道人指決下壓。

“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