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三叔公家。

“你是說,賢東說假蠶樹就是杜仲樹,樹皮是一味藥材?”三叔公拄著拐杖,顛顛巍巍的問。

“對,城裏的仁和堂收,四十文錢一斤呢,炮制好的能有一百四十文呢。”

李德有一臉驚嘆,“我覺著這個炮制有點難,不過小寒侄女說她有五成把握,試一試。小寒侄女膽子可真大。”

“賢東去仁和堂賣過了?”

“對,賢東哥試過了。”李德有感嘆一句,“賢東哥腦子可真活,我咋就從來都沒想過樹皮可以賣錢呢。”

他李賢東的腦子才不活,但凡活一點,一個長子,就不會這樣近乎光溜溜被分出來。

三叔公白了一眼這個最小的孫子,不過,也許分出來之後也是幸事?!

“今日賢東帶著你們去割了一天的杜仲,你們都學會了?當時賢東是怎麽說的?”

“賢東哥可真是大方人,他說,因為我們幫他建了房子,所以才把這個發財的法子告訴我們。還找了個借口,說讓我們幫他們幹一天的活。其實就是一直在教我們,教我們怎麽辨別這個十年以上的樹,怎麽采割這個樹皮。”

李德有停頓了一下,“唉,好像一直是小寒侄女教我們。總之,以前村裏人都是對賢東哥一家有誤解。”

三叔公懶得搭理這個孫子:誤解這是平白來的,他李賢東的名聲,難道自己壞的。

這麽蠢的人,怎麽是自己的孫子。

自己家還是太和諧了。

“這個事情,你除了家裏人,別說出去。我去找一趟族長。”

可是就是這個傻孫子,偏偏有那傻福,自認聰明人的三叔公,卻只能幫忙著兜底。

“是。”李德有答應得很快,反正他祖父跟族長知道了,肯定會處理好的,他只要聽吩咐就行了。

三叔公來到族長家中時,李信和已經跟自己族長爹說了所有的事情。

而李信和說的,比李德有只多不少,著重說了李小寒把杜仲樹的種子收集起來和砍伐樹木之後扡插枝條的事情。

“照你這麽說,小寒竟然聰慧仁厚如此?”李族長半信半疑。

李小寒一個女娃娃,才13歲,怎麽看都不像思慮如此長遠之人。

但是如果不是李小寒,李賢東之前族長也接觸過,不是有這等智慧的人。

至於王氏,那根本不在李族長的考慮之內。

“嗯,他們家實際出主意和話事人,其實是小寒妹妹。”李信和也懷疑過自己這個結論,但最終他發現,這就是事實。

李族長明白自己的兒子,不是有十分的把握,不會說出這樣的結論來。

一時之間,李族長都不知道該說什麽。

半晌後,李族長一聲沉重的嘆息,“如果小寒是男兒多好,我李氏一族,又多了一個後繼之人。”

此話一出,李信和不禁暗中自問,如果小寒妹妹是男子,那自己,能不能比得上?

父子二人,心思各異,一時之間竟然無人出聲,陷入一片沉寂。

三叔公的到來打破了這個寂靜,“族長,我來問問你,杜仲一事,你是如何想的?你得拿個法子出來。”

如何平衡全體族人和個人的利益,帶領一個氏族前進,是每一個族長都應思考和努力的事情。

“這個法子,賢東一家能告訴他們幾個,說明賢東一家是個有情有義的人。”族長緩緩說道,為這件事先定下基調。

有情有義的人不應該被傷害。

“我想著,這杜仲的事情,瞞不了太久。這進進出出的,大家都看著呢,還有山裏那剝了皮的樹,也瞞不住。約莫是因為這點,賢東一家才告訴他們這幾個,也沒有說不準告訴其他人的。而且這村裏,沾親帶故的,一傳十十傳百,瞞不了多久。”

“但是,不能因為這樣,族裏就把賢東一家當傻蛋,讓他無私奉獻。因此,族裏先不主動宣傳這個事了,讓賢東他們先賺一波,其余村人一旦問起,我就讓各家出一人去幫賢東幫一天工,像信和、德有他們一樣。”

“這樣,我琢磨著,大概三四天之後,大部分人才知道這個法子。那時候,賢東已經喝上頭啖湯了。”

族長話說得很慢,但盡量將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

三叔公點頭,提醒說,“可以,就是我要提醒你說,怕是總有些人心裏陰暗,心氣不平啊。”

恨人有憎人無,暗地裏眼紅的不會沒有。

“哼,心氣不平讓他來跟我說,我看誰敢心氣不平。就幫一天工,平白就落得一個發財的法子,我家信和,你家德有,還幫賢東建了半個月的房子呢,他們還敢心氣不平,便宜了他們。”

“還有那些覺得自己晚了,掙錢掙少了的,我看他們平常編個草席子編的比別人好都要藏著掖著,咋他們不大方的將賺錢的法子貢獻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