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廣撒網,多斂魚

五月初,根據林為民總編的指示,《當代》編輯部派出了包括賀啟智這個主編在內的三位編輯前往陜西。

近幾年,先是陸遙的《平凡的世界》,再是程忠實的《白鹿原》,陜西文壇頻頻在中國文壇放衛星,儼然已經是執牛耳者。

賀啟智等人來到陜西的第一站是陜西文協,作為省級文協,這裏的條件自然是不差的。

當天晚上,陜西文協的幾位領導特意給《當代》一行人接風洗塵。

組稿是編輯工作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每周時間都會有全國各地的編輯來到陜西,尋求作家們的稿件。

但這次《當代》的組稿力度似乎不同尋常,賀啟智這個主編親自帶隊,手下還有兩位得力幹將。

再加上《當代》在國內文壇獨一無二的影響力,陜西文協不得不重視。

接風宴上,陸遙和程忠實也露面了,兩人跟國文社是老關系了,成名作都是通過《當代》和國文社發表和出版的。

除了兩人,賈平娃和京扶今天也來了。

賀啟智謹記林為民的叮囑,見到二人,立刻熱情的上前攀談,讓賈平娃和京扶有些誠惶誠恐。

“對了,高劍群怎麽沒來啊?”酒足飯飽,賀啟智狀似無心的問了一句。

“劍群父親生病了,再加上最近一直在補他那份丟了的稿子,太忙了,沒時間。”賈平娃說道。

賀啟智心裏劃了個重點,高劍群父親重病,這個要考……呸,要去探望一下。

翌日,賀啟智開啟了組稿的拜訪之旅。

組稿這種事,就是廣撒網,多斂魚,擇優而從之。

賀啟智把目標分成了三種,一種是已經有了成名作,聲名遠播的作家,如陸遙、程忠實這種,注重的是聯絡感情。

第二種是那些頗有名聲,但作品名氣稍遜,缺一部代表作的正值壯年的作家,這種不僅要聯絡感情,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出國文社和《當代》對他們的認可和欣賞。

還要許以一些好處,比如作品發表、出版上的一些便利和稿費優待。

第三種就是純純的新人作家,這種就簡單多了,年輕人沒吃過什麽飽飯,畫大餅都能把他們撐著。

賀啟智等人在陜西待了一周時間,遍訪陜西境內眾多作家,取得了初步療效。

回京之後,他跑去林為民辦公室復命。

聽他匯報完這次去陜西的經歷,林為民點了點頭,表示很滿意。

他又問道:“長篇小說研討會的事跟他們透過風了嗎?”

“跟文協的領導,還有幾位重點關注的作家同志都提過了,大家對這次的研討會很感興趣。”

“那就好!這次你們去只是打個基礎,下半年研討會之前爭取再去走一次,夯實一下跟大家的感情。”

賀啟智分明聽見林為民的重音放在了“感情”兩個字上,他了解林為民,這是個重感情的人。

“明白!”

剛回到國文社上班,林為民工作的時候腦海中偶爾會閃過閨女那張小臉蛋和揮動的小手,每每想起總會感覺到特別溫暖。

半個月沒來,工作堆了一堆,他先將緊要的工作處理一番,然後就是審書稿。

國內每年出版的圖書多達上百種,幾乎每一部都需要總編進行審核,有責編、主編的審核,到了他這裏,只需要把握大方向就可以了,除了重點出版的書目,大部分的書稿都是一掃而過。

掃過了兩部書稿,手裏又拿起一部書稿,他的眼神凝聚,這是《雍正皇帝》的第二卷內容,細細翻看內容。

過了半個多小時,林為民放下書稿。

書稿他沒有看完,只看了前面不到三萬字,但可以明顯感覺到,《雍正皇帝》的質量要比《康熙大帝》更上一個台階。

去年他看第一卷的時候就有這種感覺,但今年的感覺更加強烈,因為筆墨已經完全鋪開。

去年《雍正皇帝》第一卷率先在《當代》發表,收獲了文學評論界和讀者群體的一致好評,認為二月河的這部《雍正皇帝》較之《康熙大帝》有了非常大的進步。

有人甚至將這部《雍正皇帝》與林為民的《大明王朝1566》進行比較,認為二月河的水準絲毫不遜於林為民。

這種說法從一誕生就引來《大明王朝1566》書迷的嗤之以鼻,很多評論家也寫了文章反駁。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雍正皇帝》所表現出來的水準是有口皆碑的,雖不及《大明王朝1566》,但在中國的歷史小說當中,應該是第一档的。

《雍正皇帝》發表3個月後,國文社出版了這部小說的單行本,到現在不到半年時間已經賣出了近三十萬冊,又是一本妥妥的暢銷書。

等未來二、三冊寫完,單行本再加上合集,國文社必然賺的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