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大將要跑路

林為民身邊有不少二十歲長得跟四十歲一樣的人,比如張藝謀、比如江文、比如韓壯壯。

眼前的虎背熊腰、滿臉絡腮胡的漢子看氣質不會超過二十五歲,但只看長相,少說也得三十五了。

察覺到林為民淩厲的眼神,江武朝地上吐了一口瓜子皮,“您別誤會,我不是說您。”

“你是江文他弟弟吧。”林為民問道。

江武有些意外,“您認識我?”

“你覺得你們倆長的不像?”林為民反問道。

江武笑起來有些憨厚,“也是,誰讓我們倆是親哥倆呢!”

“親哥倆?我可聽你罵大傻逼呢,剛才就我和你哥倆人,你罵的是誰?”

江武急道:“當然是他,當然是他。借我一百個膽子,我也不敢罵您啊!”

果然是親兄弟。

江武這人看著憨厚,但實際上比他哥江文機靈多了,林為民隨口跟他聊了幾句。

他考了好幾年大學,去年考上了燕京電影學院,現在上大二,他沒事就跑到哥哥的劇組來混日子。

他跟哥哥江文的長相有些相似,但氣質卻截然不同,江文身上有股子硬朗的勁頭,但江武身上的氣質卻是憨氣和匪氣交雜。

如果讓林為民來選,他覺得江武當演員的可塑性更大。

“您老真是慧眼如炬!”

林為民誇了江武兩句,江武立刻回以馬屁,比他哥會做人多了。

林為民臨走時拍了拍江武的肩膀,“小夥子不錯,有前途!”

江武臉上再次露出憨厚的笑容,文化人說話就是好聽。

準備離開劇組,林為民的視線四下掃了一圈,沒發現汪碩的蹤跡,他還想著把那套《新刻金瓶梅詞話》要回來。

找了一圈沒找到汪碩,林為民只好先開車回了家,然後給汪碩打了個電話。

“我書呢?用完怎麽不知道還回來?”

“我今天才剛借來,有你這麽借東西的嗎?好歹容我幾天啊!”

“你不是都收拾完江文了嗎?”

“還不許我看看了?”

林為民從汪碩的語氣中聽出了濃濃的老賴味道,“你丫不會想賴賬吧?”

“我是那樣的人嘛!半個月,半個月之後肯定還你。”汪碩保證道。

林為民見他如此表態,暫且相信了他,“行吧,你可別忘了。”

短暫的元旦假期結束,燕京人民又恢復了工作狀態。

大半個月時間一晃而過,全國人民的目光和關注焦點都被一則新聞所吸引。

老人家南巡!

1992年1月18日起,老人家先後視察了武昌、鵬城、珠海、滬上等改革前沿地區並發表了重要談話。

老人家的講話一掃國內社會自89年以來的沉郁氣氛,將十億人注目的焦點引向了經濟建設領域,撐開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

一時之間,東方風來滿眼春,整個社會似乎走入了重心轉向的快車道。

不管是社會上,還是單位裏,經濟改革和經商這兩個話題成了人們最關心的事。

“下海”一詞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經濟活動的大力發展,伴隨的一定是文化產業的疲軟,大家都奔著賺錢去了,誰還有心思去鼓搗那些精神層面的東西。

社會的大勢很快就刮到國文社裏來,一月下旬的一天,當代文學一編室的主任李新找到了林為民。

李新看上去就是滿腹心事,林為民給他倒了一杯茶,“出什麽事了?”

李新喝了口茶,說道:“林老師,我想辭職。”

林為民的眉頭輕挑,“有出版社要挖你?”

李新有些猶豫,說道:“不是出版社,是一家地產商。”

這兩年,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很火熱,像海南這種特區,更是在兩年時間之內誕生了上萬家房地產公司。

說白了,在經濟發展還沒那麽好的時候,這種房地產行業的火熱不過是一陣虛火,玩的就是擊鼓傳花的遊戲,就看誰倒黴。

燕京作為首都,房地產市場比之全國大多數地區更加的火熱,有很多香江商人也想趁此機會分一杯羹。

來挖李新的就是一家香江的地產商,他們要到內地來發展,打算先在燕京建一個辦事處。

李新的朋友介紹他去做這個辦事處的主任,幹的並非他的老本行,而是迎來送往和跑關系。

李新在國文社是中層領導,每個月的綜合收入有八百多塊錢,如果放在燕京的工薪階層當中,屬於妥妥的高薪。

但跟香江地產商給的比起來,他這點工資就不值得一提了。

五千塊錢。

這是一個月的工資,在香江地產商那裏幹一個月抵得上在國文社幹半年。

林為民設身處地的從李新的角度去考慮,也很難不心動。

他沉吟著開口說道:“香江老板的工資確實很有吸引力。不過你既然先來找我,而不是去找老程,就說明你心裏對我們國文社是有依戀和不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