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給年輕人一個機會

五月開始,紐約的氣溫一直在升溫。

林為民最近一直專心於《追風箏的人》的創作,使用英語寫作,讓林老師的效率下降了很多,有點對不住快槍手的外號。

他每天除了創作,偶爾在中央公園溜達溜達,跑到上西區的書店采購采購書籍。

才不到半個月時間,公寓裏就堆了一地的書。

阿瑟·米勒看到這樣的畫面都驚呆了,“林,你這是買了多少書?”

“沒數過,大幾百本吧!紐約這裏的二手書資源實在是太豐富了,不買可惜了。”

阿瑟·米勒笑道:“早知道你有收集二手書的癖好,我可以給你郵寄一些啊!”

“算不上癖好,只是見獵心喜。買回去了,還可以送朋友,惠而不費!”

在沒有網購的年代,買書全靠到書店淘,很不容易。

兩人聊了幾句,林為民將寫好的稿子拿給阿瑟·米勒。

《套馬人》的劇本在當初創作的時候,采用的是古典的“三一律”結構,將劇本分成上下兩部分,一共八幕,以巴音與巴特爾決裂為中點。

現在創作《追風箏的人》,林為民依舊是遵循著這個創造規律,交給阿瑟·米勒的正是前四幕劇本。

阿瑟·米勒翻著劇本,感嘆道:“林,我真佩服你這樣的創作效率。”

林為民寫《追風箏的人》到現在才剛剛十天,劇本已經創作了一半,這樣算下來,整部劇本用時也不過二十天。

當年阿瑟·米勒花六個星期創作出《推銷員之死》已經是非常驚人的速度了,可在林為民這裏根本不夠看的。

阿瑟·米勒並不知道,要是用母語漢語來創作的話,林為民的速度還可以更快。

兩人就著剛出爐的劇本討論了半天,林為民使用英語創作,有很多地方沒有辦法完全契合米國文化,他必須要跟阿瑟·米勒加強交流,只有兩人在創作理念和意圖上達成了一致,後續的潤色才會成為加分項,否則很容易適得其反。

在兩人交流時,英格·莫拉斯習慣性的掏出了照相機拍照。

“米勒夫人,再這麽拍下去,你的膠卷恐怕不夠用了!”

和阿瑟·米勒討論完,林為民笑著朝英格·莫拉斯說了一句。

英格·莫拉斯沖他笑了笑,“我深刻吸取了那天晚上的教訓,不僅把相機帶在了身邊,連膠卷都備了好幾卷。”

阿瑟·米勒和林為民都笑了起來。

阿瑟·米勒道:“走吧,林,一起吃個飯。”

這會兒已經是下午六點多點鐘,正是飯點兒。

“好!”林為民起身收拾了一下。

幾人來到了綠苑酒廊,這裏不僅是曼哈頓人喝酒的地方,同時也是大家用餐的地方。

身處綠意盎然當中,吃飯也變成了一件賞心悅目的事。

阿瑟·米勒夫妻聊起了中央公園馬上要開放夏季舞台的免費演出,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就要進入紐約的夏季,在紐約市政府的支持下,中央公園會進行一系列的演出活動,包括音樂、舞蹈、脫口秀、電影。

“到時候這裏一定會很熱鬧!”林為民看著外面的景色說道。

阿瑟·米勒也帶著幾分驕傲的神色,“這大概就是這座大蘋果城最迷人的地方。也許有人會覺得它充滿了銅臭味,但這裏始終可以容納得下藝術這件事。”

林為民對這句話是認可的,至少在上西區,藝術氣息確實很濃厚。

吃完了飯,已經是晚上九點多鐘,一路聊著天走出中央公園,阿瑟·米勒夫妻倆告辭而去。

林為民回到公寓,前台的白人小妞海麗叫住了他。

“林先生,剛才有國際長途打到您的房間,這是回撥方式。”海麗遞出了一張紙條。

“謝謝!”

林為民拿著紙條回了公寓,按照紙條上的號碼回撥了電話,等了好長時間的轉接,電話終於打聽。

“喂!林老師嗎?”電話中傳來熟悉的聲音,是章藝謀。

“藝謀,你怎麽想起給我打電話了?”林為民問道。

電話中,章藝謀的聲音帶著幾分焦急和無奈。

“林老師,廠裏不同意我轉行當導演!”

“為什麽?”

聽到這個問題,章藝謀的聲音透著一股淒苦,“沒有為什麽。廠裏說了,你一個攝影師就老老實實幹攝影師的活,當什麽導演?”

從章藝謀的復述中,林為民能聽出這簡單的一句話對他的打擊。

當了攝影師就不能當導演了?

放在後世,大家聽了會嗤之以鼻。但在如今這個時候,卻是大多數人的普遍心理。

螺絲釘精神是大家被普遍教育了幾十年的話,已經烙入了很多人的思想和心靈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