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林老師,贏麻了

在大家的強烈追問下,林為民便把自己的經歷講述了一遍。

當林為民講述自己現在同時還是《當代》的主編時,阿瑟·米勒適時的補充道:“《當代》是中國最知名的主流文學刊物,每期的銷量都在一百萬冊以上。”

“基尼瑟斯!”伍迪·艾倫驚訝的差點爆粗口,驚嘆道:“天才!我說的沒錯,你果然是個天才!”

眾人的表情同樣嘆為觀止。

“我很難想象這樣的情況會發生在米國,哪怕林是個天才!”肖恩·亞當說道。

其他人也贊同的點了點頭。

林為民的情況實在太特殊了。

只經過短時間的文學創作培訓,創作靈感便一發不可收拾,作品連連出版,甚至從古老東方出版到了大洋彼岸的米國,而且改編眾多。

又在二十多歲的年紀,便當上了大型出版物的主編。

這樣的經歷,哪怕是放到以“米國夢”著稱的米國來,也是大家不敢想的。

這不叫夢幻,這叫魔幻!

“所以,林,你考慮好了沒有?到底要把哪部作品帶到百老匯的舞台上?”

阿瑟·米勒吹捧夠了林為民,在大家忙著追問林為民的種種傳奇經歷時,終於想起了正事。

林為民沉吟著,大家也都停下了討論望向他。

“《套馬人》吧,你覺得怎麽樣?”

阿瑟·米勒蹙眉道:“這部作品雖然是二戰背景,但遠東地區的戰爭,我們米國人很陌生,恐怕很難引起大多數人的興趣。”

“跟《觸不可及》一樣,做本土化處理,把泥轟侵略中國的戰爭背景改為阿富汗戰爭。

在阿富汗有一種風箏遊戲,每一個放風箏的人都可以向周圍的人發起戰鬥,用自己的風箏切斷別人的風箏的線。

切斷別人風箏線的人被稱為風箏鬥士,而那個被切斷線的風箏會被歸為追到他的人所有。風聲鬥士和追風箏的人分別對應巴音和巴特爾。”

林為民口中的阿富汗戰爭並不是老米在2001年的那次,而是1979年老毛子入侵阿富汗的那次。

林為民是東北人,對老子沒有任何好感,別問為什麽。

所以拿老毛子當反派,毫無愧疚,相反還有點小開心。

《套馬人》原本就是他魔改《追風箏的人》誕生的,如今輸送到米國市場上,改動起來簡直不要太簡單!

阿瑟·米勒聽到林為民這個點子,不禁拍案叫絕,“太棒了!林,你這個想法簡直絕妙。艾維說的對,你他娘的真是個天才!”

米蘇冷戰持續了三十多年,正在白熱化階段,老毛子如今頹勢盡顯,米國人員在意識形態的宣傳下早已對蘇聯恨之入骨。

把《套馬人》的背景改為蘇聯入侵阿富汗,阿瑟·米勒光是想想就知道有多對米國觀眾的胃口。

他顧不得在場那麽多賓客,迫不及待和林為民討論起《套馬人》的具體改編細節。

兩人一問一答,其他人絲毫沒有被冷落的感覺,反而聽的津津有味。

伍迪·艾倫聽著林為民如同打字機一般毫無遲滯的訴說著自己的想法,心中有一種驚為天人的感覺。

眼前的這個男人,簡直就是為戲劇而生的!

一頓歡迎晚宴,似乎正在有向戲劇沙龍轉化的意思。

直到吃完了飯,阿瑟·米勒和林為民討論仍在繼續當中,伍迪·艾倫和肖恩·亞當偶爾插兩句嘴,其他諸多賓客就這樣靜靜的聆聽著。

“如果照著這樣的思路改,真是完全符合米國觀眾的口味啊!”伍迪·艾倫聽完兩人的討論感慨道。

阿瑟·米勒說道:“不僅如此。艾維,你不覺得林這一版的改編更加有力量了嗎?重新改編後《套馬人》完全體現了阿富汗人民飽受戰爭苦難的悲憫描繪,對比原版《套馬人》國仇家恨的情懷,更多的是人道主義情懷。”

小國寡民面對蘇聯這樣的龐然大物,談國仇家恨違和感太強了。

林為民在改編的思路當中加重了阿米爾這個移民對失去祖國的哀悼、努力融入米國生活的艱辛、取得成功後的喜悅,以及他對哈桑父子贖罪後的心靈煎熬,讓改編後的《套馬人》完全符合米式價值觀和意識形態。

林老師這都是為了賺錢,不丟人!

“真的是太棒了!”阿瑟·米勒站在那裏來回走了兩圈,說道:“我還在擔心這次的改編,沒想到你心裏已經有了這麽成熟的思路。林,你真是太讓我驚喜了!”

林為民聳了聳肩,表情輕描淡寫。

讓房間裏的其他老米不禁莞爾,對於從來不知道謙虛為何物的老米來說,他的輕松灑脫、舉重若輕才對胃口。

“不過你這次的改編的尺度實在是太大,尤其是對比你的小說原著來說,話劇的名字就不能再叫《套馬人》了吧?”